時間:2019-03-14 15:12
來源:石家莊政府
中國固廢網獲悉,日前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了關于《石家莊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建設方案》的通知,并印發了《石家莊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到,各縣(市、區)根據地理環境、經濟發展、人口規模等實際,完善城鄉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科學合理確定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重點發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鼓勵區域共建共享焚燒處理設施,積極發展生物處理技術,合理統籌填埋處理技術,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鼓勵縣(市、區)政府與垃圾分類專業公司合作,加強對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指導,建立居民“綠色賬戶”,對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給予積分獎勵,通過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等方式,逐步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積極性。到2020年,基本實現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應燒盡燒,山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具體內容如下: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石家莊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政府,高新區、循環化工園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石家莊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3月5日
(此件公開發布)
石家莊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高城鄉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強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污染問題,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印發《河北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落實國家、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作為重要的生態工程、民心工程、政治工程,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著力構建城鄉統籌、結構合理、能力充足、管理精細的生活垃圾處理全過程管理體系,加快推進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著力構建以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為主、填埋處理技術為輔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架構,全面提升全市垃圾處置能力和水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科學謀劃生活垃圾無害化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加強項目推進督導,保證項目建設落實落地。推行PPP、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引導社會資金全方位參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促進全市生活垃圾處置能力全面提高。
——堅持城鄉統籌,合理布局。圍繞基礎設施補短板的要求,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推動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共建共享,在具備條件的區域規劃建設靜脈產業基地,降低環境“鄰避效應”。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系統,促進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
——堅持科學論證,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實際,科學選擇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和工藝,加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染防治和改造升級力度,減少原生垃圾填埋量。科學論證建設項目場址,合理確定項目建設規模,有效控制社會穩定風險,有序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堅持合理分類,源頭減量。完善體制機制,按照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4類分類方式,積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分類投放、運輸、回收、處理相銜接的全過程管理體系,促進生活垃圾回收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融合,實現源頭減量和資源最大化。
——堅持正確引導,全民參與。推進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帶頭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鼓勵公眾積極參與,逐步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宣傳生活垃圾分類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增強公眾的環境衛生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
(三)工作目標。各縣(市、區)根據地理環境、經濟發展、人口規模等實際,完善城鄉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科學合理確定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重點發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鼓勵區域共建共享焚燒處理設施,積極發展生物處理技術,合理統籌填埋處理技術,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
到2020年,基本實現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應燒盡燒,山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市建成區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其他縣(市、區)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農村(建制鎮和村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遵循國家生活垃圾分類方法,落實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4類垃圾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分類。
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共場所管理單位、賓館飯店、商場超市等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實施強制分類投放制度,明確管理責任,規范設置4類垃圾投放設施。
對城市居民實施鼓勵分類投放制度。主要推行以下幾種模式,并積極探索其他模式。
1、鼓勵縣(市、區)政府與垃圾分類專業公司合作,加強對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指導,建立居民“綠色賬戶”,對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給予積分獎勵,通過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等方式,逐步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積極性。
2、落實街道辦事處責任,組織居委會通過設立宣傳欄、垃圾分類督導員等方式,引導居民垃圾分類投放。
3、發揮物業統籌協調作用,通過設立宣傳欄、發放宣傳冊、設置固定回收容器或回收點等方式,引導居民對可回收物進行單獨投放,物業公司負責聯系物資回收企業定期上門集中收運,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納入綠色物業星級評價體系,調動物業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4、推行干濕分離投放法,按居民區人數投放分類垃圾桶,每日進行收運,實現生活垃圾“干濕分離”。
在農村探索推行垃圾處理源頭減量化、收集分類化、處理資源化方式,從源頭上將生活垃圾按照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基本達到有完善設施設備、有成熟治理技術、有穩定保潔隊伍、有完善監管制度、有可靠資金保障的“五有”標準。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