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2-21 09:0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少甫、丁寧
(三)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按期完成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集體資產各項管理制度。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民主協商的基礎上,做好成員身份確認,注重保護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權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繼續擴大試點范圍??偨Y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經驗。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積極探索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辦法。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各類產權流轉交易公開規范運行。研究完善適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特點的稅收優惠政策。
(四)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則,強化高質量綠色發展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按照適應世貿組織規則、保護農民利益、支持農業發展的原則,抓緊研究制定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的意見。調整改進“黃箱”政策,擴大“綠箱”政策使用范圍。按照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取向,完善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健全農業信貸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機制,研究制定擔保機構業務考核的具體辦法,加快做大擔保規模。按照擴面增品提標的要求,完善農業保險政策。推進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和“保險+期貨”試點。探索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實施以獎代補試點。打通金融服務“三農”各個環節,建立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普惠性涉農貸款增速總體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為本地“三農”服務。研究制定商業銀行“三農”事業部績效考核和激勵的具體辦法。用好差別化準備金率和差異化監管等政策,切實降低“三農”信貸擔保服務門檻,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領域特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
六、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一)增強鄉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發揮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和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加強自治組織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推進村級事務公開,加強村級權力有效監督。指導農村普遍制定或修訂村規民約。推進農村基層依法治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綜合執法。
(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加強宣傳教育,做好農民群眾的思想工作,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引導農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出一批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范縣、文明村鎮、最美家庭,挖掘和樹立道德榜樣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支持建設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設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鎮、村寨。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和鼓勵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采取約束性強的措施,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三)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杜絕“村霸”等黑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嚴厲打擊敵對勢力、邪教組織、非法宗教活動向農村地區的滲透。推進紀檢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堅決查處發生在農民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深化拓展網格化服務管理,整合配優基層一線平安建設力量,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農村社區。加強鄉村交通、消防、公共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地質災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發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加快建設信息化、智能化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繼續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機制,提高服務群眾、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七、發揮農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一)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持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建設。增加先進支部、提升中間支部、整頓后進支部,以縣為單位對軟弱渙散村黨組織“一村一策”逐個整頓。對村“兩委”換屆進行一次“回頭看”,堅決把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等問題的村“兩委”班子成員清理出去。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配齊配強班子。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制度。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空殼村派出第一書記,并向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拓展。加大從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伍軍人、機關事業單位優秀黨員中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力度。健全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考錄鄉鎮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的常態化機制。落實村黨組織5年任期規定,推動全國村“兩委”換屆與縣鄉換屆同步進行。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加大從青年農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發展黨員力度。健全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制,縣鄉黨委要定期排查并及時解決基層組織建設突出問題。加強和改善村黨組織對村級各類組織的領導,健全以黨組織為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推行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提高村委會成員和村民代表中黨員的比例。加強黨支部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健全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
(二)發揮村級各類組織作用。理清村級各類組織功能定位,實現各類基層組織按需設置、按職履責、有人辦事、有章理事。村民委員會要履行好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功能,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發揮在村務決策和公開、財產管理、工程項目建設、惠農政策措施落實等事項上的監督作用。強化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發揮在管理集體資產、合理開發集體資源、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作用。發揮農村社會組織在服務農民、樹立新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