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2-13 09:27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好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強化城鎮生活污染防治。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20年,11個市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20萬噸/日,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8%和90%以上;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污水處理廠檢修期和突發事故狀態下污水直排對水體水質的影響;建制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實現所有建制鎮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
加快實施雨污管網建設改造。加快實施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污水收集和雨污管網分流改造,到2020年,11個市新增污水管網1900公里,基本實現城市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不具備管網雨污分流改造條件的區域,應采取增加截留倍數、調蓄等措施防止污水外溢。新建城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實施雨污管網分流。加大建制鎮污水管網建設力度,優先解決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不足問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
推進污泥安全處置。到2020年,11個市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置能力1900噸/日,城市、縣城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分別達到90%、70%以上。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
加強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到2020年,11個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全部規范化配套建設(或委托他人代為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糞污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并正常運行;2019年年底前,大型規模養殖場(小區)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省畜牧局牽頭)統籌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到2020年,11個市基本完成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50%以上的村莊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其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80%以上的村莊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農村新型社區基本實現污水收集處理。研究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推廣農藥減量控害、化肥減量增效和增施有機肥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到2020年,11個市單位耕地面積農藥使用量較2015年下降10%,化肥使用量較2015年下降6%。(省農業農村廳牽頭)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打好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的通知
魯政辦字〔2019〕29號
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德州、聊城、濱州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山東省打好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2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東省打好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
一、面臨的問題
(一)陸海統籌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部分沿海城市水污染防治仍存在薄弱環節,城鎮生活、農業面源及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水平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尚存差距,陸海銜接的規劃目標、空間管控、總量排放及標準體系還不健全,沿海各市跨區域、跨部門、跨流域的聯防聯控污染防治大格局亟需進一步協調統一。
(二)近岸海域生態系統及服務功能受損較重。部分海岸帶開發利用不盡合理,削弱了海岸生態系統的綜合服務功能;部分海域富營養化問題較為突出,黃河口、萊州灣等典型生態系統呈亞健康狀態。
(三)海洋污染涉及面廣,環境風險不容忽視。全省海水養殖污染底數不清,部分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以及近岸網箱養殖相對粗放;船舶污水處理設施不健全,港口污水與垃圾接收處理設施不完備;沿海海洋垃圾密度水平較高;綠潮、海上溢油、危化品泄露等海洋環境風險防控水平亟需進一步加強。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為導向,堅持陸海統籌、以海定陸,全面推進陸、岸、海污染綜合防治,以入海河流綜合整治為重點,強化陸域入海污染控制;以近岸海域保護空間優化為重點,強化海岸帶生態保護與修復;以推進海域開發活動污染防控為重點,強化海洋污染防治,為經略海洋、加快海洋強省建設、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范圍。本方案的陸域范圍為小清河、海河、半島流域范圍,包含: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7個沿海市和濟南、淄博、德州、聊城4個內陸市;本方案的海域范圍為山東省渤海、黃海管轄海域,面積約4.73萬平方公里。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入海河流水質持續改善,劣Ⅴ類水體明顯減少,達到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確定的目標要求;近岸海域水質穩中趨好,水質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達到88%左右,其中,渤海海域達到75%左右。
三、重點任務
(一)強化陸源入海污染控制。
1.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嚴格環境準入。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涉水涉海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依法開展沿海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流域和產業布局的規劃環評。調整優化不符合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產業布局。(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牽頭,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以下攻堅任務均需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