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28 14:10
來源:生態環境部
五是做到點面結合。既整體推進,又突出重點,緊盯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問題,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力求實現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
六是做到求真務實。既妥善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又攻堅克難把基礎夯實。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如果不可兼得,那么寧要里子,不要面子。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零容忍”,堅持把數據和情況搞真實,扎扎實實圍繞目標解決問題,堅決杜絕“數字環保”“口號環保”“形象環保”,確保實現沒有“水分”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確保攻堅戰實效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
四、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也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組建生態環境機構運轉的第一年。做好2019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守陣地、鞏固成果,不能放寬放松,更不能走“回頭路”,保持方向、決心和定力不動搖,聚焦打好標志性戰役,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這里,我再著重強調需要做好的重點工作。
(一)積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深入領會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繼續推進全國“三線一單”編制和落地并制定指導意見,深化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產業園區規劃環評。繼續推動重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實施重污染行業達標排放改造,推進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制定實施支持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環境政策舉措。加大對全國深度貧困地區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生態環保扶貧長效機制。
(二)加強重大戰略規劃政策研究制定。要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邁向美麗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等前瞻性研究,結合生態環境職責的“五個打通”,完善頂層設計,謀劃好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化生態環境形勢分析和計劃調度,加強典型區域、重點行業跟蹤研究。加強綠色稅收、綠色信貸、綠色金融等政策研究,加強生態補償、行政村環境整治、城鎮農村污水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等重大政策和補短板關鍵問題對策研究。
(三)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要認真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繼續實施重點區域秋冬季攻堅行動。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作為大氣污染防治重中之重,理順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機制,推動落實規劃、環評等“五統一”要求。穩妥推進散煤治理,深入推進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工業爐窯綜合整治、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等工作。全面統籌“油路車”,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積極推廣新能源車,嚴厲打擊黑加油站點。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做好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管理工作。
(四)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要深入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實施長江保護修復、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攻堅戰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千噸萬人”(日供水千噸或服務萬人)以上農村飲用水源調查評估和保護工作。開展長江流域國控劣V類斷面整治、三磷(磷礦、磷化工企業、磷石膏庫)綜合整治。規范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環境管理,配合推動長江岸線修復、非法碼頭整治、小水電清理整改等工作。重點推進未達治理目標的重點城市,以及長江經濟帶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制定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實施方案及指南。開展環渤海區域陸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風險防范等重點攻堅行動。完成2.5萬個建制村的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五)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今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的第一年,要認真抓好落實。持續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認真做好農用地詳查成果集成并向國務院報告詳查結果,積極穩妥推進企業用地調查。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深入推進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推進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和試點工作。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開展試點示范。繼續做好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進一步削減進口固體廢物種類和數量。組織實施“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和廢鉛蓄電池污染防治行動方案。加快推進地方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開展化學品環境風險評估,嚴格淘汰或限制公約管控化學品的生產和使用。
(六)加強生態保護修復與監管。要全面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制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辦法,開展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和實地核查。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做好《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籌備工作。適時啟動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創建工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評選工作,開展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評選。
(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要深入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督促落實好《“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組織研究氣候變化中長期目標任務。深化和拓展低碳試點。推進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加強地方應對氣候變化機構建設、隊伍建設和能力建設。積極做好我領導人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的相關工作。進一步推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繼續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推動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八)持續提高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水平。要深入貫徹核安全法,加快完善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協調推進落實國家核安全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核與輻射安全管理體系,推動國家輻射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深入細致做好核電廠、研究堆與核燃料循環設施安全監管。規范與加強放射性物品運輸管理。推進歷史遺留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和核設施退役治理。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