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11 10:25
來源:生態環境部
近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全文如下:
關于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
農社發〔2018〕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農業、農牧)廳(局、委),衛生健康(衛生計生)委,文化和旅游廳(局、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生態環境(環境保護)廳(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入學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 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報告>的通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有關要求,科學指導各地農村改廁工作,有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水平,現就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重要意義
小廁所、大民生。農村“廁所革命”關系到億萬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改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近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行動、采取措施,農村改廁取得了一定進展,缺少衛生廁所狀況有所緩解,相關疾病發生、流行得到一定控制,農民群眾文明衛生素質有所提升。同時,各地農村改廁工作進展不平衡,重視程度不夠,推動方式簡單化,農民主體作用不突出,技術創新跟不上,農民群眾“不愿用、沒法用、用不上”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廁所革命”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各地要順應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農村“廁所革命”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民生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不懈、持續推進,以小廁所促進社會文明大進步。
二、思路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廁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有序推進、整體提升、建管并重、長效運行”的基本思路,先試點示范、后面上推廣、再整體提升,推動農村廁所建設標準化、管理規范化、運維市場化、監督社會化,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如廁和衛生習慣,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到2020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達到衛生廁所基本規范,貯糞池不滲不漏、及時清掏;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實現如廁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到2022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廁所糞污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管護長效機制普遍建立。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其他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顯著提升,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率逐步提高,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
三、基本原則
(一)政府引導、農民主體。黨委政府重點抓好規劃編制、標準制定、示范引導等,不能大包大攬,不替農民做主,不搞強迫命令。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歷史形成的居住現狀和習慣,把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作為基本要求,引導農民群眾投工投勞。
(二)規劃先行、統籌推進。發揮鄉村規劃統籌安排各類資源的作用,充分考慮當地城鎮化進程、人口流動特點和農民群眾需求,先搞規劃、后搞建設,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合理布局、科學設計,以戶用廁所改造為主,統籌銜接污水處理設施,協調推進農村公共廁所和旅游廁所建設,與鄉村產業振興、農民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一體化推進。
(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條件,合理制定改廁目標任務和推進方案。選擇適宜的改廁模式,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宜分戶則分戶、宜集中則集中,不搞一刀切,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
(四)有力有序、務實高效。強化政治意識,明確工作責任,細化進度目標,確保如期完成三年農村改廁任務。堅持短期目標與長遠打算相結合,堅決克服短期行為,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堅持建管結合,積極構建長效運行機制,持之以恒將農村“廁所革命”進行到底。
四、重點任務
(一)明確任務要求,全面摸清底數。各地認真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對各類廁所數量和改廁標準的任務要求,組織開展農村廁所現狀大摸底,以縣域為單位摸清農村戶用廁所、公共廁所、旅游廁所的數量、布點、模式等信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了解農村廁所建設、管理維護、使用滿意度等情況,及時查找問題,及時跟蹤農民群眾對廁所建設改造的新認識、新需求。
(二)科學編制改廁方案。各地要綜合考慮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經濟水平、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等因素,結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規劃,按照村莊類型,突出鄉村優勢特色,體現農村風土人情,因地制宜逐鄉(或逐村)論證編制農村“廁所革命”專項實施方案,明確年度任務、資金安排、保障措施等。中西部地處偏遠、山區、經濟欠發達的地方,特別是嚴寒、缺水等地區,可以縣域為單位合理確定農村改廁目標任務。
(三)合理選擇改廁標準和模式。加快研究修訂農村衛生廁所技術標準和相關規范。各地要結合本地區農村實際,鼓勵廁所糞污就地資源化利用,統籌考慮改廁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研究制定技術標準和改廁模式,編寫技術規范,指導科學合理建設。農村戶用廁所改造要積極推廣簡單實用、成本適中、農民群眾能夠接受的衛生改廁模式、技術和產品。鼓勵廁所入戶進院,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推動廁所入室。農村公共廁所建設要以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中小學、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以及中心村等人口較集中區域為重點,科學選址,明確建設要求。可按相關廁所標準設計,因地制宜建設城鄉結合部、公路沿線鄉村和旅游公廁,進一步提升衛生水平。施工建設磚混結構貯糞池時把不滲不漏作為基本要求,采用一體化廁所產品時注重材料強度和密閉性,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