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陳海濱:垃圾分類應走社會化與專業化相結合的路線

時間:2018-12-17 10:0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艷茹

  華中科技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陳海濱在垃圾處理領域有著35年的研究及實踐經驗。12月14日,在“2018(第十二屆)固廢戰略論壇”中,陳海濱向與會人員分享了他對我國垃圾分類工作的思考。

image.png

陳海濱

  本文根據嘉賓發言內容整理。

  推行垃圾分類的困難問題及成因

  在陳海濱看來,雖然垃圾分類推行了十幾年,但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小打小鬧,門檻低,路不平,水很深,還有坑。“這件事情真的不簡單,做不好就要摔跟頭。‘坑’在于我們自己沒有清醒認識,沒有把握好方向。” 他將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歸為六類:行為主體方面、分類方式方面、配套設施方面、管理措施方面、技術支持方面、操作細節方面。

  垃圾分類行為主體涉及到公眾、市場、政府,其中分類投放環節主要涉及政府和老百姓。垃圾分類涉及到每個人,人是高級動物,思想復雜,規避風險困難是人的本性之一。陳海濱曾做過多次生活垃圾分類議題的調查問卷,其中,關于贊不贊成垃圾分類的議題,90%以上受訪者選擇贊成;關于垃圾分類的方法方式,對于設定的五個方案(從二分、三分、四分到多分),大多數受訪者選擇四分法或多分法。但在長沙市、海口市進行的垃圾分類試點試驗中,結果卻是簡單的二分法得到群眾的認可,即使沒有獎勵措施,分類正確率也達到80%左右,而稍微復雜的三分法、四分法的分類正確率僅為50%-60%。另外,在備選分類試點社區進行分類方式征詢意見時,居民通常要求采用簡單的二分法,不希望分類方式太復雜。這些均證明:贊成垃圾分類的態度與實際進行分類的行動是兩回事,人的知行不一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至于配套設施方面,分類容器設置不科學、分類運輸設施不配套、末端處理設施確實等問題普遍存在;管理方面,雖然我國涉及環境保護及垃圾分類的政策補充得較快,但還存在人員配置和管理不足等問題,真正細致入微的工作還不夠;技術支持方面,可回收儲存、預處理設施缺失,回收利用技術不到位等問題。此外,陳海濱強調,還應特別注意垃圾分類過程的細節問題。如投放/收集容器的位置要注意便利性,蓋的開啟方式,標識是否清晰等。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陳海濱認為,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認識誤區。包括強調資源化,一味強調效益而回避成本,這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此外,無技術含量、簡單易行、好事一定能辦成、市場化能解決一切問題等認識誤區都是分類制度推進過程中的掣肘。

  可操作性是垃圾分類實施成敗的關鍵

  陳海濱指出,垃圾具有雙重屬性,其中污染源是主要屬性,可再生資源是隱性屬性。進行垃圾分類的目的,首先是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收運環節二次污染問題并有效控制末端處理過程出現的污染問題;其次是減少垃圾處理總量、降低處理難度;再次才是提高垃圾中可回收物的純度和數量。從更高層次看,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是開展全民環境教育、培育環境意識/環境文化及紀律性/執行力的過程。

  因而,對于垃圾分類的一般要求應為:安全/環保/衛生——經濟性——技術性——其他要求-—可操作性。其中,安全環保及衛生是根本要求,是垃圾分類收集的前提條件;經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行性是加速推廣垃圾分類收集的保證條件;而可操作性則是垃圾分類實施成敗的關鍵。選擇合理可行的分類方式,便于公眾投放和臨時儲存,獲得較廣泛的認同與配合,才具備實施分類收集的基礎條件。

  陳海濱還指出,鑒于垃圾分類具有雙重復雜性(主體復雜性、客體復雜性),故垃圾分類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此基礎上,陳海濱提出垃圾分類的基本策略——雙軌策略,即社會化分類與專業化分類兩種模式并舉,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其中,社會化分類指全社會都參與的垃圾分類活動,專業化分類指少數人利用技術/技能及設施設備進行垃圾分類。陳海濱認為,單一社會化分類推進太慢,雙軌策略是科學選擇。

image.png

  目前,“專業化分類”的條件已逐漸成熟,已有城市在開展專業化分類方面進行了初步實踐,如深圳市采用高壓分質分類技術進行干濕分類,海口市在源頭干濕分類基礎上建設專門的干垃圾二次分選分類中心,均是合理可行的舉措。

  垃圾分類的若干切入點/ 著力點

  針對垃圾分類現狀及存在問題,陳海濱提出了推進分類工作八條切入點/著力點。包括以2+N分類新模式為基礎逐步細化分類工作,以干濕分類為主,簡化分類方式;以關鍵局部帶動全局,分類主體的關鍵局部主要包含學生和干部;以節點專業化分類細化分類工作等。

image.png

  陳海濱講個一個分類過程中的小故事。在長沙垃圾分類試點試驗中,課題組有兩次進居民家庭,第一次是開展試驗前入戶做宣傳,發紙質宣傳品、垃圾袋,第二次做回訪。在此過程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不僅大部分居民都很熱情,還有個別家庭很專業,關于垃圾分類的意義作用、對策措施講得頭頭是道。經過進一步交流才知道,這些家庭是分類試點重疊戶(即該家庭所在社區和家里的孩子所在學校都是此次分類試點試驗單位)。家里的孩子不僅在學校開展垃圾分類,還把學到的知識方法帶回家,教育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并監督執行。陳海濱認為,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若干家庭帶動一個單位、一個區域,直至全社會。“小手牽大手”在垃圾分類這件事上,真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陳海濱建議,所有城市或地區,無論垃圾分類怎樣分片、分期推進,都必須首先在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全面啟動,以發揮少年兒童開展垃圾分類的示范、宣傳作用。

  發言最后,陳海濱總結:“我們還是要堅持社會化分類,這是堅定不移的,要通過它實現分類制度穩步推進和環境意識、道德修養的提升。同時,我們要強化專業化分類措施,以加速分類進程,力求在較短時間內達到既定的分類效果及指標。”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2018(第十二屆)固廢戰略論壇專題報道

手機端請掃描二維碼查看~

blob.png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