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11 09:2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少甫
人的方面來看,傳統的環衛作業多以掃帚、簸箕、垃圾車的方式呈現,環衛工人大多老齡化較為嚴重、且學歷較低,大部分屬于社會底層人員。環衛行業對這部分人來說成為了生活的保障,但同時也增加了環衛項目運營企業的各種風險。人員社保問題便是企業遇到的首要障礙。傳統環衛領域 “今天干了今天拿錢走人”的雇傭模式較為普遍,農忙時期無人工作的情況亦屬常見。而在環衛項目企業接手項目后,則需辦理簽合同、上社保等手續。企業若不給工人交社保,政府會查。若企業準備上市,則風險更大。除費用的額外支出外,有時候員工由于扣款問題還主動要求不交社保。另外,目前很多環衛項目簽約時,中標企業需要全盤接收已有環衛系統工作人員。企業在接收過程時常面臨人員管理方面的挑戰。環衛項目需要使用的人員數量龐大,環衛龍頭企業動輒數萬人的體量便用事實說明了這一點。由于人員數量的龐大,導致環衛項目的主要內容基本上成為了人員的管理。人員管理的效率也自然而然成為了項目運營效率“短板法則”中最短的那塊木板。傳統的環衛采用“人管人”的方式成效不彰,而如今借助物聯網與互聯網技術所誕生的智慧環衛系統的出現則有望彌補這一管理短板。
設備方面,環衛行業涉及到最主要的設備是各種環衛車輛,由于環衛作業工作負荷較大,一般環衛車輛的折舊年限要明顯少于其他車輛,目前行業內公認通用的折舊年限一般在8年左右。這給環衛運營企業帶來不小的麻煩。在環衛市場化項目的合作方式中,常用的是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服務期限為3年或5年。但這種交易模式也存在一定隱憂:包含環衛設備、設施及建筑工程的環衛項目,對于政府方,若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可能會與財預87號文沖突,有合規性風險。而對于運營企業來說,如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合作,那么服務期限僅有3年,遠不足以達到環衛車輛折舊年限的8年,那么要不要投入新的車輛設備就成為了企業面臨的一道選擇題。不投入,則作業效率、質量難以得到保障,若導致效果不達標,可能造成無法足額獲得服務費的后果;若投入新車輛設備,那么首先的問題是隨項目一同接收的舊設備如何處置,而后還要考慮三年后項目合作期結束,這些新投入的車輛設備尚未達到折舊年限,如何處置,這其中的折舊成本由誰來承擔等等問題。
錢的方面,傳統環衛由事業單位運營,采取的是基于成本的撥款方式,也就是每年進行決算,花了多少撥多少。事業單位沒有改革的動力,甚至無需考慮提升作業效率或效果。而市場化后的環衛行業大多采取的是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表面上看,政府是基于結果付費的,但實際上,這個服務價格還是基于成本付費機制來的。政府根據以往事業單位運營時期的支出作為依據,限定付費最高值,計算出項目服務總金額及各項單價。這樣就導致項目運營企業由于成本原因無法進行提效升級。同時由于清掃、收運、轉運、處置的各環節是由不同主體運營的,實際付費是在不同節點按照各自合同約定的固定價格實施,這就使得上下游間每個業務鏈條都希望垃圾越多越好:前端垃圾分類希望垃圾越多越好,這樣可以拿到更多補貼;中端轉運希望垃圾越多越好,這樣可以獲得更多收運服務費(元/噸/公里);末端焚燒廠或填埋場希望進場的垃圾越多越好,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垃圾處理費(元/噸)。因此無人對“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負責。另外一些項目制定的績效支付考核標準不夠合理,形成了“菜單式考核”,因此出現了不少下雨天灑水、冬天灑水結冰導致事故等現象。對不少政府及企業造成困惑,尚有待完善。
前文也提到,環衛項目屬于輕資產,是勞力密集型,主要的工作實質就是管理。而上述這三方面均也可以通過適當改良管理機制達到降低總體風險的效果。比如目前環衛行業中人盡皆知的“智慧環衛”便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通過互聯網及物聯網技術,實現環衛運營全過程的動態管控,其中包括作業的人員和車輛。并基于數據制定作業計劃,對效果進行分析,輔助決策的制定。最終通過大數據的分析進行方案推演,優化企業運營方案,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未來,智慧環衛所搭建的云平臺可開放供其他城市管理相關功能的接入,助力城市管理各環節的互聯互通,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的管理模式。
盡管環衛市場存在一些問題及隱患,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環衛行業依舊屬于藍海。一方面與歐美等發達國家70-80%的市場化率相比,我國環衛整體的市場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仍有大量潛在市場空間供環衛企業探索;另一方面,與以往傳統意義上的清掃保潔環衛項目相比,伴隨著垃圾分類、智慧環衛、廁所革命、兩網融合等大環衛概念不斷引入,不僅會使整個環衛空間增量擴容,也為環衛行業未來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市場前景依然值得期待。2017年作為環衛市場化的元年,市場化項目井噴,從今年截至目前的情況看來,這種增長趨勢還在,但環衛市場的問題及隱患需要得到政府、企業的高度重視,各主體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推動環衛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關于環衛熱點話題,在2018(第十二屆)固廢戰略論壇上將聚集行業專家及優秀企業進行探討,論壇將在12月13日、14日舉辦,歡迎關注。歡迎報名咨詢田詠梅(女士) 手機:15101134489 電話:010-88480406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2018(第十二屆)固廢戰略論壇專題報道
手機端請掃描二維碼查看~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