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1-08 10:08
來源:山東省政府
22.2018-2020年,省財政每年籌集不少于10億元,支持落實公共就業服務和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對納入重點產業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指導目錄的,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標準由80%提高到90%。去產能企業內部轉崗安置職工的,允許使用獎補資金開展技能培訓、繳納社會保險費和發放生活費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教育廳、省財政廳配合)
23.2018-2020年,失業保險金標準與最低工資標準掛鉤比例分別提高到70%、80%和90%。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019年實現市級統收統支,2020年實現全省統收統支,確保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財政廳配合)
(二)促進實物消費。
24.對我省納入國家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的新能源汽車,按規定給予每輛2-50萬元推廣應用補貼。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給予運營補助。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凡使用財政資金購置的公務用車、公交車,除涉及國家安全、偵察辦案、防汛搶險救災等特殊工作要求外,一律選用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國產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新布局建設一批充電樁、加氫站,到2020年建成充電站920座、充電樁10萬個、加氫站10座。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新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給予資金獎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機關事務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牽頭)
25.嚴格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和稅收政策,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開展住房供應體系改革試點,培育和發展租賃市場,推廣租賃合同備案管理,2018年底,開展長期租賃業務的國有企業達到30家左右、民營機構達到20家左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
(三)擴大服務消費。
26.推動全域旅游一體化發展,各市全部推出涵蓋餐飲、住宿、交通、景點景區、購物、娛樂等領域的城市旅游卡,并即時銷售。降低國有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總體幅度50%。合理增加一般消費品進口,引導境外消費回流。重點旅游城市要集聚國際著名商品品牌,打造區域國際消費中心。在重點旅游城市探索建立游客消費糾紛先行賠付制度。大力發展入境旅游,實施部分國家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和國際郵輪入境旅游團15天免簽政策。培育建設5個鄉村旅游集群片區,省財政對片區的每個縣支持300-600萬元。選擇5個旅游主題特色鮮明的縣(市、區)打造精品旅游小鎮,省財政對每個縣支持500萬元。(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牽頭,省財政廳配合)
27.開展全省文化惠民消費活動,群眾在簽約企業商戶的文化產品消費,享受折上折優惠。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推動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課后和節假日對本校師生和公眾有序開放,各級財政給予補助。(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省教育廳牽頭,省財政廳配合)
28.家政企業為從業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享受每人每年60元政府補貼。對家政企業開展從業人員培訓、建設誠信檔案平臺、創新經營模式等給予相應資金支持。(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牽頭)
29.支持公立醫療機構、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醫療機構,開設老年病房、設立養老機構或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等,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參照養老機構有關規定收費。2018-2020年,每年安排10億元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對養老機構給予建設補助和運營補貼。(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牽頭,省財政廳、省醫保局配合)
(四)優化消費環境。
30.加強商標品牌培育,持續打造“好客山東”品牌,規范使用“好品山東”品牌標志標識,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定期遴選發布《山東優勢工業產品目錄》,依托“中華老字號(山東)博覽會”等展會平臺,大力宣傳推介我省名優產品、著名商標和自然地理標志產品。抓好生鮮類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2020年實現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全覆蓋。(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牽頭)
31.全面建立信用記錄制度,健全信用信息公示、信用紅黑名單、信用聯合獎懲等機制。圍繞預付消費、網絡購物等重點領域,嚴肅查處失信行為。(省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市場監管局、省網信辦牽頭)
三、促進外需穩定增長
32.落實國家穩外貿政策,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進實施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制度,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2018年底前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比2017年減少100美元以上。探索完善口岸收費監督管理合作機制,依法查處各類涉外違法違規收費行為。實施境外百展計劃,2018年內確定10個重點展會,對展位費給予補貼,引導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及亞歐非重要市場。建立完善省政府與國家僑聯、臺辦、港澳辦等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僑商雙向聯系作用,促進對外經貿合作交流。(省商務廳牽頭,省財政廳配合)
33.2018-2020年,選擇30個縣(市、區)開展外貿轉型升級試點,推進特色產業集群+國際自主品牌+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境外營銷網絡發展新模式,省財政給予獎補。(省商務廳牽頭,省財政廳配合)
34.提高出口退稅效率,對出口企業申報退(免)稅,審核審批的平均時間比規定縮短50%以上。對相關金融機構發放的政策性優惠利率貸款,省財政按照不超過新增貸款余額的1%給予獎勵。(省稅務局、省商務廳、省財政廳、青島海關、濟南海關牽頭)
35.深化與境內外知名電商平臺的合作,通過線上渠道拓展品牌產品出口渠道。實施一批互聯互通和國際產能合作大項目,加大對“一帶一路”境外合作園區的財政金融扶持,帶動裝備、技術和服務出口。組織山東品牌中華行、全球行、網上行市場開拓活動,結合新疆、西藏、青海對口支援和重慶東西扶貧協作,積極組織參加“亞歐博覽會” “珠峰文化旅游節” “西洽會” “渝交會”“青洽會”等招商洽談活動,開拓省外及周邊國際市場。(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配合)
36.統籌用好鼓勵進口相關政策,借助首屆國家進口博覽會舉辦有利時機,積極擴大先進技術設備與零部件和優質日用消費品進口。完善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對重大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給予貼息。用足用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政策,做大跨境電商保稅進口規模。(省商務廳牽頭)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