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1-02 09:39
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采取就近就地還田、生產有機肥、發展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等方式,加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力度。規模養殖場要嚴格履行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根據土地消納能力,自行或委托第三方進行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周邊土地消納量不足的,要對固液分離后的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實現達標排放或消毒回用。支持散養密集區實行畜禽糞污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培育壯大畜禽糞污治理專業化、社會化組織,形成收集、存儲、運輸、處理和綜合利用全產業鏈。(農業農村部牽頭負責)
加強養殖污染監管。將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納入重點污染源管理,依法執行環評和排污許可制度。鞏固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關閉、搬遷成果,全面依法取締超標排放的畜禽養殖場。建立畜禽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系統,構建統一管理、分級使用、共享直聯的監管平臺。畜禽養殖大縣要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等目標要求逐一分解落實到規模養殖場,明確防治措施和完成時限。執行《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養殖規模超過土地承載能力的縣要合理調減養殖總量。將畜禽廢棄物治理與資源化利用量納入污染物減排總量核算。(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負責)
(四)推進水產健康養殖,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強化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護。開展養殖水域灘涂環境治理,全面清理非法養殖。加強養殖規劃管理,規范河流、湖泊、水庫等天然水域的水產養殖行為,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已批準養殖的區域按照養殖容量等相關要求調減投餌網箱網圍養殖,發展不投餌濾食類、草食類網箱網圍養殖。盡快撤出和轉移禁養區內的水產養殖,合理確定限養區養殖規模和養殖品種。推進水產養殖節水減排,鼓勵開展尾水處理等環保設施升級改造,加強養殖副產物及廢棄物集中收置和資源化利用。推廣以漁控草、以漁抑藻等凈水模式,修復水域生態環境。(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負責)
轉變水產養殖方式。推行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發展大水面生態增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多品種立體混養及稻田綜合種養等養殖模式,推進水產養殖裝備現代化、生產管理智能化。加快培育綠色生態特色品種,加強全價人工配合飼料的研發和推廣。強化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和監測預警,加強漁業官方獸醫隊伍建設,推動開展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和監督執法,推進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建設。(農業農村部負責)
(五)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村莊干凈整潔全面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統籌考慮農村生活和生產廢棄物,合理選擇垃圾收運處理方式,有條件的地區推廣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對適合在農村消納的有機垃圾,開展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抓緊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擴大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推行垃圾源頭減量。大力開展廁所革命。加快普及不同類型的衛生廁所,優先對江河湖泊水庫周邊村莊、一般村莊中的簡易露天圈廁進行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在中小學校、鄉鎮衛生院、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和人口集中區域,加快建設衛生公廁。加強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鼓勵同步進行、一步到位。有條件的地方要將廁所糞污、畜禽養殖廢棄物一并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據村莊區位、人口規模和密度、地形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的治理模式。積極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采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統籌城鄉垃圾污水處理規劃布局,整縣推進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探索實行農村環保設施市場化建設和運營管理,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財政補貼、村集體自籌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在已實行垃圾處理制度的農村地區,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在已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農村地區,探索建立農戶付費制度。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明確管理主體,加強資金保障,穩定管護隊伍,健全規章制度,確保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成一個、運行一個、見效一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按照中央確定的部門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政策支持
(一)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構建公共財政支持、責任主體自籌和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中央有關部門結合現有資金渠道,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支持地方加快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地方政府要合理安排資金投入,確保完成治理目標。鼓勵地方按規定加強相關渠道資金和項目統籌整合。規模化種養大戶、農業企業等排污主體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承擔治污主體責任。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村垃圾污水治理等領域。有效利用綠色金融政策,加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對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場化和商業可持續原則,在符合條件的地區探索開展綠色金融支持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置和無害化處理試點。
(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大農業節水工作力度。落實有機肥產品生產銷售和批發、零售免征增值稅政策。完善化肥農藥減量、有機肥替代化肥補貼政策,對以畜禽糞便為主要原料的有機肥,以及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等開展有機肥積造、運輸、施用等服務,按規定予以支持,地方要配套出臺補貼政策。對畜禽水產禁養區關閉搬遷的養殖場,地方政府要給予合理補償。落實沼氣發電上網標桿電價和上網電量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推動符合標準的生物天然氣并入城鎮燃氣管網,落實沼氣和生物天然氣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鼓勵各地將符合條件的施肥機械、水產機械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按規定申請開展植保無人飛機規范應用試點。鼓勵地方政府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裝備實行敞開補貼。積極探索建立農業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機制。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