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1-02 09:39
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總體目標是,到 2020 年,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種養業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業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對流域水質的污染顯著降低。
《指導意見》要求,養殖污染治理方面,畜禽養殖污染得到嚴格控制,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到 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提高到 95%以上,大型養殖場2019年底前達到100%。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方面,行政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全覆蓋,垃圾污水治理水平和衛生廁所普及率穩步提升。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基本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有較好基礎的地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 85%左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明顯提高,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
《指導意見》強調,治理包括五大重點任務,一是優化發展空間布局,加大重點地區治理力度。二是綜合防控農田面源污染,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三是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四是推進水產健康養殖,改善水域生態環境。
第五,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村莊干凈整潔全面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統籌考慮農村生活和生產廢棄物,合理選擇垃圾收運處理方式,有條件的地區推廣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對適合在農村消納的有機垃圾,開展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文件全文如下:
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發改農經〔2018〕1542號
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局)、農業(漁業)廳(局、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委員會)、城市管理部門、水利廳:
為貫徹落實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精神,根據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部署,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導意見》,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關于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導意見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重要的糧油、畜禽和水產品等主產區,也是經濟和人口相對集中、河流水系比較發達的區域。近年來,長江經濟帶相關省市不斷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資源開發強度大、生產經營方式不合理、歷史欠賬多等原因,農業農村面源污染仍是長江水體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為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持續改善長江水質,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精神,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杜絕欠新賬、逐步還舊賬,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工作重點,落實各方責任,完善治理機制,強化政策舉措,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持續改善長江水質,實現農業農村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統籌推進,突出重點。統籌推進種植業、畜禽水產養殖業和農村生活污染防治,系統設計治理方案,合理確定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治理重點。緊扣關鍵環節和主要矛盾,優先解決沿江養殖污染和重點區域、敏感區域的污染問題,做到重點突破和統籌推進相統一。
轉變方式,綠色發展。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根本途徑,優化種養業布局和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全面推進源頭減量、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實現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政府引導,多元共治。強化政府在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組織動員等方面的作用,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激勵性措施與強制性措施相結合。廣泛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建設美麗鄉村,保護長江生態。
落實責任,健全機制。落實地方政府統籌推進和監管主體責任,明確部門職責分工,推動部門協同、齊抓共管。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付費”,強化規模化種養主體防治污染的首要責任,健全污染防治投入、建設、運行和管護機制。
(三)治理目標
長江經濟帶作為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區域,要切實加大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治理進度,確保治理成效。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治理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堅持不懈推進污染治理。總體目標是,到 2020 年,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種養業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業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對流域水質的污染顯著降低。其中,重要河流湖泊、水環境敏感區和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要進一步強化治理措施,提高治理要求。農田污染治理方面,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提高農業資源、投入品利用效率和廢棄物回收利用水平,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到 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提高到 90%以上,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到 30%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率提高到 40%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 0.55 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到 85%以上,農田殘膜回收率提高到 80%以上。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