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29 09:39
來源:生態環境部
(四)廣泛宣傳報道。認真落實市委書記李鴻忠要求,堅持正面發聲,在“兩報兩臺一網”開設專欄,與新媒體、市區兩級政務“雙微”等進行聯動,對各區、各部門抓督察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報道,形成聯動互動的全方位全覆蓋宣傳工作格局。在天津日報、今晚報刊發整改報道978篇,天津電視臺“天津新聞”刊播報道91期。同時,市政府政務微博、市環保局政務微博、北方網微博、天津廣播微博等,新聞117“問津”、“前沿”等客戶端及天津日報、“北方網”、“天津廣播”、“天津環保”等微信公眾號同步進行報道,營造了強大宣傳聲勢和濃厚輿論氛圍。
(五)取得明顯成效。2017年,全市PM2.5濃度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1%,特別是秋冬季大氣攻堅行動期間,全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3.7%,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71.4%,為“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同期最佳,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個城市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級。2018年1至8月,全市PM2.5平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3%,再創近年來歷史最好水平,空氣質量持續明顯改善。2017年,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35%、同比增加2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40%、同比減少15個百分點,均優于國家年度考核要求。2018年1至8月,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40%、同比增加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25%、同比減少20個百分點,均優于國家年度考核要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供水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全市工業危險廢物全部綜合利用或無害化處置,實現零排放。生態系統格局總體穩定。
二、聚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全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全市上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牢固樹立和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綠色決定生死”貫穿于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不斷提高整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更加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考評、管理監督各個環節,在全市樹立追求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舉辦生態文明建設專題研修班,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天津的目標任務,教育引導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切實增強環境意識、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建立紀檢監察機關與環保部門溝通協作聯動問責機制,采取明察暗訪、隨機抽查、實地檢查、調閱資料等方式,開展督查檢查,推動屬地政府和部門主動作為、動真碰硬,將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堅決履行到位,將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堅決整改落實到位。
(一)著力推進綠色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實施意見,編制集成電路、動力電池、3D打印、機器人等16個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推動新興產業集群集聚、規模發展。2017年,全市先進制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達57.1%,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40.7%。
二是著力破解“鋼鐵圍城”問題。市政府印發《天津市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規劃方案》,采取分布區域、污染排放、能源消耗減量和產能結構、產品結構、物料運輸優化的“三減三優”措施,全力加快鋼鐵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至2020年全市鋼鐵聯合企業數量由7家減少到4家,保留企業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全力做好現階段鋼鐵產能壓減工作,制定《天津市行政轄區鋼鐵產能壓減總體方案》,已完成鋼管集團、江天重工各壓減1座100噸電爐,壓減煉鋼產能200萬噸,2017年我市行政轄區內鋼鐵產能控制在2000萬噸以內的任務目標按期完成。
三是加快破解“園區圍城”問題。印發實施《天津市工業園區(集聚區)圍城問題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到2020年,全市314個工業園區(集聚區)全部按計劃完成保留、整合、撤銷取締工作。2018年已完成工業園區(集聚區)整合6個、依法履行撤銷取締程序8個。
四是推動石化產業提質增效。制定《天津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實施方案》,整合產業布局,以煉油乙烯芳烴和MTO為基礎,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細化工和能量綜合利用四條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動石化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
五是推動中小企業創新轉型。出臺《天津市新一輪中小企業創新轉型行動計劃(2017—2020年)》,制定《天津市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品獎勵試行辦法》,加快企業創新轉型步伐,全市累計完成創新轉型的中小企業達到4600余家。
六是集中整治“散亂污”企業。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集中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取締工作的通知》,全市共排查出“散亂污”企業21868家,截至2018年8月底,已完成治理19917家,其中關停取締12504家、搬遷改造1823家、原地提升改造5590家。
七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持續削減燃煤總量,嚴格控制新建燃煤項目,推進中心城區火電機組無煤化、燃煤鍋爐改燃關停,2017年全市燃煤總量減到4000萬噸以下,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下降至43.63%;實施“外電入津”戰略,落實與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簽訂的清潔電力供應協議,新增入津電量18億千瓦時,外購電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一;提高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建成漢沽灑金托等風電和一批光伏項目,新增擴大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20萬千瓦,天然氣消費量達到74億立方米。
(二)著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
一是堅決治理燃煤污染。完成4家19套自備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全市在役公共及自備煤電機組全部達到燃氣排放水平;全面排查各類燃煤鍋爐11122臺,改燃關停10938臺,對保留的184臺燃煤鍋爐逐一改造,全部達到特別排放限值或超低排放要求;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原則,完成城鄉散煤治理46.6萬戶,城市散煤實現“清零”,武清區全面建成“無煤區”。
二是堅決治理揚塵污染。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六個百分之百”控塵標準;全市1780個建筑工地、132個房屋拆遷工地實現揚塵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全覆蓋;實施道路掃保“以克論凈”和降塵量考核;出臺《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禁燒的決定》和《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決定》;利用衛星遙感和無人機等手段強化秸稈禁燒,在全市10個涉農區安裝高架視頻監控系統638套,智能識別、自動報警。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