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14 15:00
來源:荊州市沙市區人民政府
近日,荊州市沙市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沙市區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詳情如下:
荊州市沙市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沙市區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有關部門:
《沙市區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荊州市沙市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7月11日
沙市區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根據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北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鄂政辦發〔2017〕97號)和荊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荊州市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荊政辦發〔2018〕24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2020年底,全區形成從生活垃圾產生到終端處理全過程的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鏈條式管理體系,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明顯提升。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95%;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70%;農村實現“三有”,即有符合國家標準的處理設施,有完善的收運體系和裝備,有良好的運行機制保障(資金、隊伍、監管)。完成垃圾分類試點任務,全面治理存量垃圾。中心城區城市餐廚垃圾合理利用和處理率達到70%。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二、主要任務
(一)以無害化為目標,構建科學的技術支撐體系。推廣先進適用、成熟可靠的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先進環保、經濟適用的無害化處理技術,開展創新示范,形成因地制宜的生態處理等體系,積極處理存量垃圾。
(二)以市場化為導引,構建高效的運行管理體系。探索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與運營。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對參與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作業單位建立資信等級檔案,對不達標的環衛作業公司實行淘汰制。建立“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場處理”為主的五大環節環環相扣、無縫銜接的運行管理體系。編制和完善城鄉生活垃圾統籌處理規劃,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完善城鄉考核機制,考核結果納入數字化監控,定期通報考核情況,并實施獎懲。
(三)以多元化為基礎,構建合理的資金保障與分擔體系。通過財政分級投入、社會資本參與、垃圾處理費收取等多種途徑,提高資金保障能力。將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運行與維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財政投入,并努力爭取省級以獎代補資金,積極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形成多元化的資金保障體系。
(四)加快垃圾收運體系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根據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規劃,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升級,每個鄉鎮至少建有1座符合標準的垃圾中轉站。改變收集轉運方式,全面取締敞口未密閉運輸車輛。逐步提高收集轉運設施及環衛機具的衛生水平,配備足夠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全密閉轉運設備,安裝行駛及裝卸記錄儀,防止二次污染。利用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積極探索物聯網技術應用,提升生活垃圾收運系統運行效率和能力。
(五)加快完成存量垃圾無害化處理。持續開展“三清一建”工作,整治轄區內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面取締敞口垃圾池。定期清理鐵路、公路沿線和河道、湖泊、塘堰、溝渠淤積的存量垃圾。對積存垃圾堆放點,在環境評估的基礎上,實施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定城鄉生活垃圾滲濾液無害化處理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滲濾液處理的制度建設,加快推進滲濾液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對垃圾轉運站的監督管理,確保滲濾液得到及時規范處置。
(六)加快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注重垃圾源頭減量,大力推行垃圾分類,逐步擴大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標準體系,選擇一批基礎條件比較好、設施建設比較到位的居民社區(村)、開放式(封閉式)物業小區、學校(醫院)、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型商業門店等率先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并納入“門前三包”管理;制定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激勵措施,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探索“互聯網+資源回收”模式,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通道,實現“兩網融合”。
(七)加快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配合市相關部門加快推進中心城區餐廚垃圾、綠化垃圾、糞便等資源化利用終端處理設施建設,構建完善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管理規范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模式。對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實施全過程控制和精細化管理,推動各類垃圾排放減量化、運輸規范化、處置資源化和利用規模化健康發展。
(八)著力營造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深入宣講生態環保理念,普及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等知識。各鄉鎮(街道)、區教育局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做好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宣傳工作。在校園內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宣傳垃圾無害化處理知識。鄉鎮(街道)要充分發揮社區(村)居委會、基層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引導居民(村民)樹立垃圾分類意識,自覺好維護公共環境。
(九)著力提升信息化監管能力。按照省市要求,積極完善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信息系統,實現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情況在線監測、動態管理,定期開展考核、督辦、通報,并在數字化監管平臺上拓展“智慧環衛”系統,對生活垃圾清掃、收集、運輸、處置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線上監控,指導各單位規范有序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