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23 11:18
來源:湖北人民政府辦公廳
從湖北人民政府辦公廳了解到,湖北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印發。從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這三年間按照如下三步走階段實施。
(一)全面啟動階段(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
1.全面啟動專項工作。啟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以縣為單位制定排查整治方案并組織實施;啟動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運作工作;啟動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信息系統建設。
2.以縣(市、區)為單位制定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實施方案,組織開展業務培訓。
3.各市、州、縣編制完善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規劃,建立項目庫,制定時間表,積極推進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設施建設。
4.推進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5.開展年度考核。2018年底,全省所有鄉鎮完成轉運設施建設,配套建設數字監測設施,完成市、州、縣域4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任務。垃圾分類試點地方半數以上的鄉鎮和80%以上的行政村全覆蓋。
(二)全面攻堅階段(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
1.總結垃圾分類試點經驗,在全省逐步推廣。
2.強力推進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
3.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信息系統開始試運行。
4.開展年度考核。2019年底,各市州縣要完成存量垃圾治理工作,全面完成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終端建設任務,完成市、州、縣域剩余6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任務。試點市、州、縣垃圾分類全覆蓋。初步建立技術支撐、運行管理、資金保障三大體系。
(三)全面達標階段(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
1.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信息系統正常運行,實現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全過程在線監測。
2.建立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的長效治理機制。
4.市州縣開展自查,對標對表補短板、不漏項。
5.全面考核驗收。省政府對各市、州、縣進行全面驗收,對不達標的地方嚴肅問責、限期整改。2020年底前實現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
《湖北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2017年12月30日
湖北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的戰略部署,深入推進美麗湖北建設,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全省實施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三年行動,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省實施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三年攻堅行動,建立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城鄉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和諧城鄉人居環境。
(二)基本原則。
1.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垃圾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不斷提高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和專業化水平。
2.城鄉統籌,因地制宜。堅持城鄉一體,科學規劃市、縣、鎮、村全覆蓋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合理安排轉運、處理等設施布局,加強區域協作,推動共建共享。
3.依法治理,嚴格標準。以法治為基礎,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加快地方立法工作,逐步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嚴格執行工作規程與技術標準,提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
4.廣泛發動,全民參與。廣泛宣傳發動,提升全民環境意識,充分調動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參與垃圾處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全民參與、共同推動的良好氛圍。
(三)工作目標。2020年底,全省形成從生活垃圾產生到終端處理全過程的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鏈條式管理體系,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明顯提升。城市(含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95%;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70%;農村實現“三有”,即有符合國家標準的處理設施,有完善的收運體系和裝備,有良好的運行機制保障(資金、隊伍、監管)。完成垃圾分類試點任務,全面治理存量垃圾。市、州、直管市政府所在地城市餐廚垃圾合理利用和處理率達到70%。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科學的技術支撐體系。推廣先進適用、成熟可靠的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無害化處理技術,組織技術攻關,開展創新示范,形成因地制宜的衛生填埋、焚燒處理、協同處置、生態堆肥等技術支撐體系。生活垃圾產量及熱值滿足技術要求的城市,應盡量選用焚燒方式,條件不具備的可選擇衛生填埋、水泥窯協同處置等方式。原則上每個市、州、直管市至少建成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
(二)構建高效的運行管理體系。建立分級負責、全面覆蓋和“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為主的五大環節環環相扣、無縫銜接的運行管理體系。縣級人民政府要組織編制完善城鄉生活垃圾統籌處理規劃,建立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縣級統一負責城鎮生活垃圾轉運、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維護,組織將城市、鄉鎮轉運站的生活垃圾運送至垃圾處理終端。鄉鎮負責組織實施本區域范圍的農村垃圾收集、轉運,將村莊垃圾收集轉運到垃圾轉運站(有條件的可直接運送到垃圾處理終端)。行政村負責本村范圍內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引導組建村民理事會等社會性群眾組織,制定村規民約,發動群眾通過投工投勞等形式,參與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村組負責村灣內日常保潔與垃圾收集。村民負責房前屋后及自家庭院的環境衛生保潔。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