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30 09:25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丁寧
在城鄉環境治理中,中國美城東飛環境創新性地利用“企業+社團”機制,多渠道募集社會各種資金,真正實現了城鄉環衛一體化,縣城與鄉鎮二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中國美城福建東飛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鳴鵬在2018年首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上,將美城東飛在環衛一體化進程中管理系統的經驗和思考進行了慷慨分享。
以下為李鳴鵬現場發言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福建東飛環境集團創辦于2013年,是福建本土企業。秉承著讓百姓滿意,讓政府放心的企業宗旨,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現在已經規模可觀,擁有超過一萬多名員工,各類的作業車輛超過幾千輛。整個業務范圍涵蓋了城鄉環境整個體系,從前端清掃保潔,到后端垃圾收轉運和,焚燒垃圾治理。我們自主研發、運用了信息化平臺,吸納了很多專業互聯網公司的經驗。利用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打造了“智慧環衛”管理體系,科學統籌排班作業,對道路保潔及垃圾清運情況實時監控,實現對人員、車輛實時調度、高效管理。
中國美城福建東飛環境集團建立了三級監督管理系統,形成路面管理員、督察、信息中心監管的三級環境衛生質量監督管理體系。開創了多位一體服務模式,環衛也可以兼顧園林、河道等等市政服務,進行統籌,將業務內容集道路清掃保潔、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垃圾中轉站建設運營、河道治理養護、綠化養護及市政養護于一體,制定了整套的清掃保潔作業標準與規范。在環衛服務過程中,我們采用精細化收運服務,要求環衛工人在作業的時候規范化作業,在垃圾收運車下鋪上塑料帆布,防止垃圾收運過程中對路面造成的二次污染。并且在收運后,使用高壓水槍清洗垃圾桶,保持垃圾桶的整潔。從細節上的深入也是對行業的尊重,這個工作受到行業內大家一致好評,在下一步省內制訂環衛作業標準的也會被引進導入。
在老齡化趨勢到來之際,我們自主研發了小型化車輛嘗試進一步實現人機寫作,未來有望通過機械化代替人工,利用先進設備,更便捷地清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形成人機協作的高效作業標準。同時,也可以提高環衛工人待遇,將環衛工人的角色轉變為技術工人,薪資水平和社會地位會隨之提高。此外,我們也在摸索垃圾分類的工作,現在在福州的鼓東一號開展試點,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環衛企業在碰到一個農村環衛的問題的時候,總是碰到很多瓶頸。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村環衛的資金總體投入不夠,又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住建部門有“美麗鄉村”,環保部門有生態補償資金,水利部門有河長制等等,資金比較閑散,往往是互相交替互補的過程。而在執行過程中,因為考核體系不同,又會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我們和當地政府做了一個嘗試,把各區塊的資金,通過企業+社團的形式全部收納下來,在這個盤子上把它統籌,這個過程當中,把多渠道的資金進行整合,干的都是一件事,把污水垃圾做清楚,農村自然干凈,所有環境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項目實施過程當中,我們做了一個計劃,兩個平臺,三類項目,四化運營。
一個計劃:《羅源縣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方案》。
通過集條塊資金,做到“化零為整” 、“集小錢、為大錢”,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形成合力”的思想,根據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的工作范圍、目標任務、實施步驟、考核標準、驗收評估等工作的要求,遵從“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合理安排、分步實施”的原則穩步推進。
二大平臺:“社團+企業”平臺
社團是羅源縣秀美山川家園事務服務中心,企業是羅源縣美城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通過這兩大平臺,可以實現如下職能:1、向社會募集各種公益資金;2、集社會、社區力量共同參與環境治理;3、為政府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相關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導與補充;4、融精準扶貧項目,開發公益性崗位,增加部分農村困難群體收入。
三類項目:清潔家園、清澈河流、藍色海灣
一個是清潔家園。整個模式通過建立一種垃圾的管控系統,建立一個垃圾臺帳,減少運營的成本。我們通過互聯網,或者平臺大數據系統,將源頭垃圾量完全統計出來,建立垃圾收集數據庫,從源頭對垃圾進行嚴格管控。當垃圾量出現變動比較大的情況時,可以及時溯源,從源頭上把問題解決。
二是清澈河流。我們在河道監管上,實現了一個24小時實時在線的監控系統,對河道斷面進行監管,將一個流域分幾個斷面,在A斷面看到水流清潔的,在B點上發現很多垃圾漂浮,產生問題的點就應當在A和B之間,由社團代管河道專管員,通過信息化系統實現人員調配的精準化,來解決河流垃圾問題。
第三是藍色港灣。防治河流溝渠垃圾入海,建立水上垃圾清運隊伍。強化生態敏感區域海漂垃圾的清撈,全面實施海漂垃圾治理工作。
四化運營:社會化、專業化、智慧化、公益化。
我們始終堅持黨的引領,邀請人大、政協等退休人士、縣有關職能部門愛心人士與社會各界力量,組建“服務中心”基層黨組織,發揮基層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探索實踐黨領導下的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專業服務與村(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人人參與”、“群策群力”的農村人居環境社會綜合治理新格局。
通過公開招標擇優引進了一家資質口碑良好,管理經驗豐富、引領科技創新的專業化服務企業。
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對“清潔家園”、“清澈河流”、“藍色海灣”項目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污水垃圾、河道、海漂等項目實時在線監測監控智能系統,有效降低人工與管理費用,最大限度節約運營成本。
通過“企業+社團”運作,多渠道募集社會各種資金,納入“服務中心” 公益基金專戶,不斷孵化、生成、扶持、壯大一批環保公益項目;同時,通過組建社會公益團體與社會志愿者組織等作為本項目運營、管理、服務、監督與考核的重要補充;此外,針對部門農村困難群體的特點,開發相應公益性崗位,增加部分貧困村民收入。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