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09 10:06
來源:十堰市人民政府
3、到2020年,各縣(市、區)要完成地下管線普查,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制定各專業管線年度建設計劃,并與道路建設同步實施,杜絕“馬路拉鏈”現象。各縣(市、區)要編制綜合管廊專項規劃,推進地下空間“多規合一”。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據功能需求,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2020年,城市新區新建道路綜合管廊配建率30%以上,城市道路綜合管廊配建率2%以上。積極推進各類管線入廊。制訂管線入廊政策,編制管線入廊計劃,2020年十堰城區已建成地下綜合管廊道路沿線所有管線全部入廊。(責任單位:市住建委,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四)加快綠色交通體系建設。
1、提倡“公交+慢行”出行模式。推行“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著力提高支路網密度,加強道路微循環,城市建成區路網密度達到規劃要求。(責任單位:市規劃局)
2、改善各類交通方式的換乘銜接,公交車覆蓋半徑適應城市需求,城市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分擔率提高10%以上。打造連續成網的慢行系統,新建主次干道設置獨立的非機動車道,老城區通過改造升級,實現非機動車出行的連續性。(責任單位:市住建委、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市交通局)
3、加快停車設施建設,2018年編制完成全市汽車充電設施專項規劃、停車場專項規劃、公交站場專項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2020年完成規劃建設任務。停車場充電樁配置率達10%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交通運輸局)
(五)提升園林綠地建設水平。
1、劃定城市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推動城市集約節約發展。(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
2、2018年完成編制園林綠地系統專項規劃。優化城市綠地布局,留出城市風道、綠廊,構建完整連貫的綠地系統,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城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十堰城區、丹江口城區不少于14.6平方米,其他縣城不少于11.4平方米,老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少于5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9%以上。(責任單位: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各縣市政府〈管委會〉)
3、十堰城區、丹江口市至少建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水、氣、電等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防災避險公園。(責任單位:市地震局、丹江口市政府)
4、城市的受損山體、水體、工礦廢棄地、垃圾填埋場得到有效修復。(責任單位: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水利水電局)
(六)加強公共廁所規劃建設。
按照“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改建并重、衛生適用、方便群眾、水廁為主、有利排運”的原則,進行公廁規劃建設,著力解決城市如廁難題。按老城區800米、新區500米服務半徑,實現公廁全覆蓋。老城區可通過新建、附建和公共設施開放共享等方式,解決公廁不足問題。新區按環衛設施專項規劃全部實施落地。市中心城區公廁全部達到國家A級標準,公廁環境清潔衛生、設施設備良好,管理做到規范化、標準化。城市道路應設置明顯的公廁標識指引系統,推廣建設城市公廁智能引導系統,解決找廁難題。(責任單位:市城管綜合執法局)
(七)優化公共文體等設施配套。
1、建設15分鐘社區生活圈,依托社區鄰里建設,配套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責任單位:市文體新廣局)
2、社區周邊步行15分鐘范圍內,有小學、幼兒園、社區衛生、基層文化體育設施和菜市場。(責任單位:市規劃局、市教育局)
3、城市圖書館、博物館等大型公共設施免費向群眾開放,體育館逐步免費向群眾開放,并利用“互聯網+”提高城市公共設施使用效率。2018年完成十堰城區文體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責任單位:市文體新廣局)
4、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率50%以上,配套完善水、電、氣、管網、路燈等基礎設施。(責任單位:市房管局)
(八)強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1、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功能、空間的共享,推進城市智慧生活。打造智慧城建,市政基礎設施監管平臺實現全覆蓋,智慧市政基礎設施占基礎設施投資比例達1%以上。(責任單位:市住建委)
2、打造智慧交通,建成城市公共交通誘導、智慧停車系統,提高通行效率,持續擴大電子公交卡的使用范圍。完善城市道路公交信號系統,實行城市公交出行信號優先。(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交管局)
3、打造智慧服務,逐步建立涵蓋社保、公交、醫療、旅游、水電氣繳費等范圍的市民一卡通,并逐步整合到手機端使用。(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計委、市旅游委、市住建委、十堰供電公司)
4、促進共享經濟發展,打造智慧政務,涉民服務和審批通過網上辦理的比例大幅提高。(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5、探索建立市民信用等級管理,將市民遵守城市建設、管理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的情況納入信用體系。(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九)加強城市特色風貌塑造。
1、完成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在辦理規劃條件時,將十堰風貌特色規劃中有關片區城市設計要求,納入規劃條件和明確建筑風貌控制要求,以及設計方案審查環節。加強城市歷史文化挖掘,劃定特色風貌街區或者歷史文化街區,編制相應的保護規劃,逐步修復完善,打造成城市的特色名片,2018年編制完成《十堰中心城區色彩規劃》。(責任單位:市規劃局)
2、開展歷史建筑普查并向社會公布,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員,嚴格保護,合理利用。(責任單位:市文體新廣局)
3、加強荊楚派建筑風格應用,重大公共建筑應體現地域特征和時代風貌。(責任單位:市規劃局)
4、著力治理城市環境容貌。2020年,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得到全面處理,形成長效管控機制,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責任單位:市城管綜合執法局)
5、治理管線亂拉亂牽,2020年,城區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全部規整,新建道路(除工業園區外)、主次干道、歷史街區、重點地區10kv以下的強電和弱電全部入地,建有地下綜合管廊的街道,管線必須入廊。(責任單位:市住建委)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