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29 08:19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劉影 湯明旺
他對項目已進入執行階段但被要求整改、甚至被清理出庫的情形分析指出,要分析具體原因,需根據被清庫的原因以及整改后的具體變更情況確定解決方式:(1)項目面臨清退和或者要求整改,是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或者缺少其他入庫材料及手續,應盡快完善前期工作或者補足相應的材料和手續。(2)若項目不適合以PPP模式實施,導致原有的項目協議無法執行,則政企雙方可以啟動合作提前終止的談判程序。(3)項目整改合規后可以達到入庫要求,但商務邊界條件發生實質性變化的,則社會資本可與政府方進行協商處理。如雙方能夠達成一致,則簽訂補充協議,繼續實施項目;如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則政企雙方可以啟動合作提前終止的談判程序。作為項目的社會資本方,為了減少損失,應及時采取措施,作好證據固定、清算、結算、移交等善后和結束工作。作為項目的政府方,則可在處理項目終止善后事宜后,重新啟動采購程序,另行選擇合適的社會資本。
關于192號文、資管新規及23號文系列政策下,融資難度越來越大的問題,李煒建議從三個方面解決。(1)通過合規實施增強市場信心。建議各地實施機構實施PPP項目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保證項目的合規性;同時,部委層面對入庫PPP項目加強管理。雙管齊下,加強行業相關參與方的對市場的信心。(2)通過風險管控降低融資成本。建議金融機構增加風險識別和判斷能力,對介入的PPP項目涉及的風險進行合理甄別,以確定融資成本和風險的對應關系。(3)在前兩步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在堵漏洞的同時,需逐步拓展項目融資與再融資渠道,如通過資產證券化、PPP基金以及項目收益債等方式從資本市場獲取低成本資金,獲得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同時,建議加快相關金融創新的制度研究與機制完善,不斷完善PPP項目金融機構的退出機制。
專家分享觀點之后,進入第二環節。社會資本、咨詢機構的代表向現場專家咨詢了相關問題。
沙龍互動現場
現場提問
專家解讀
【提問1】很多PPP項目是從政府出發,但不利于項目執行和落地,咨詢行業能否發揮建設性作用?政府不做PPP的話,還有其他什么方式?PPP提前終止相關約定不是很明確,企業方如何爭取合理利益?
陳民表示,靠專業的傳播來解決項目問題是有限的。市場上PPP項目基本由政府發起,狼多肉少,手里有肉的人有更強的發言權,這也是博弈均衡的結果。大浪淘沙之后,市場必定會歸正。國家層面立法、省級或部委層面上政策的出臺,會讓項目進入行業管理的規制之中。政府是按照合同管理項目,而不是具體管理行業。當PPP在環保領域成為一種常態,相關規定就必然體現在PPP有關的立法、規則之中。實際上,不少金融機構在推廣普及PPP方面,也在幫助地方政府立法。
關于不做PPP怎么操作的問題,劉世堅表示,有些財力較好的政府自己去融資、自己做項目,這是一方面,或者就是自己做EPC,也有少數地方直接采用特許經營的方式操作,但是前提都是政府自己有錢。對于企業來講,可以看看手里的項目,如果需要財政的支持,政府也不能完全自己做的話,那就必須考慮PPP;如果是使用者付費或給市場要錢的話,適當條件下可以考慮不做PPP。
關于提前終止問題,劉世堅認為,項目談判中需要據理力爭,不然提前終止補償會被壓到最低。項目不是一錘子買賣,需要二十、三十年的過程,也是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相互理解的過程。遺憾的是,很多政府對提前終止補償的概念還不太理解。投資人需要參與到對政府的培育過程當中,政府需要管的太多了,很多東西無法深入到細節,咨詢公司、金融公司等機構在專業層面應該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金融機構在做大咨詢的時候,也在征詢投資人的意見,每做一個事情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碰到的行業可能以前都沒有接觸過。很多項目投的時候流標了或者干了兩年出現問題、打官司那就晚了,對于咨詢公司來說,也是失職的表現。提前終止應該在前期方案階段就予以足夠重視。
【提問2】環保市場落實到縣域之后,縣級政府通常要求企業設計出一整套的技術方案,把涉及到基礎領域的問題一次性解決掉,包括適合政府購買的清掃保潔類,也有適合去做垃圾分類體系、中轉體系建設等純政府付費類,以及垃圾焚燒、資源化利用等帶有使用者付費的項目。但實操而言,無論是做方案還是實際參與此類綜合性項目,難度都很大。對此有何建議?
唐鳳池表示,地方有各種各樣的需求,首先要想清楚做哪些項目,哪些項目適合做PPP?項目的先后順序,或者做或不做。這里面的頂層設計,或者找一家聯合體把項目打包全部做起來,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原則上說,關系到民生的、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的可以先做;而涉嫌面子工程,比如某些貧困縣搞大規模的景觀工程的情形,那么應該后做甚至不做。從具體做方面,也可以進行分類,項目在領域上不能跨度太大,可以分幾類來打包,這樣招投資人落地也容易一些。
陳民表示,政府在城市管理上是不限責任的主體,城市里又有很多邊界不清楚的事情,這是政府要管的事情。企業實際做項目,邊界要清楚,邊界里是一個封閉空間,需要政府創造一個封閉的邊界。比如在農村地區,垃圾的轉運收集、處理或者涉及到別的處理設施,中間有很多邊界的部分是不清楚的,而且各類設施運營模式也不一樣,政府就要放棄把所有事都扔出去的打算,基礎的能力建設是很重要的。對于邊界里的任務分割,可以找不同的企業來做,中間連接帶的部分政府應該找自己的隊伍去做,保證項目的順暢。政府和企業應該分別認清自身角色,項目才能很好地完成。
劉世堅補充道,接到一個項目,企業就要考慮,要達成這個目標,其中項目的可研問題、合規風險和具體路徑很重要。項目如果想要深入進行,還是要分階段來進行。比如城鎮開發項目,這里面涉及會涉及規劃是否需要調整、用地性質及拆遷現狀等一系列問題,不是簡單打包就能解決。PPP的關聯度是怎樣的,項目落到地方是否可以入庫?關聯度不高是否可以符合銀行放款的條件?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