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24 09:39
來源:四川省環境保護廳
5.實施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行動。實施《四川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垃圾滲濾液深度處理、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開展重點流域已建污水處理廠設施運行維護專項檢查,嚴厲查處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長期“曬太陽”等問題,全面推動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強化總磷污染綜合防治,開展重點行業企業涉磷污染源專項整治,實施綿竹新市、什邡雙盛2個重點涉磷工業集聚區整治方案;加大磷石膏綜合利用,全面轉型升級涉磷企業,確保2018年底德陽市實現涉磷企業“產消平衡”、總量“消增削存”。開展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治理攻堅,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完成1800個村莊整治任務;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處理,鼓勵城市(縣城)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適當向城郊結合部延伸;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督促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散密集區實現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模式。
6.實施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行動。持續鞏固地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成果,著力改善地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確保水質全面達標。全面推動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進一步合理調整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集中解決水源地入河排污口、非法建筑、交通穿越等突出環境問題,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向社會公開飲用水安全狀況信息,規范飲用水水源地管理。99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所在地要在3月底前完成整治方案編制報送,6月底前完成飲用水源保護區調整、劃定、撤銷,11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工作。強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加大鄉鎮飲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護力度,確保鄉鎮飲水安全。加強嘉陵江流域上游川陜甘省級聯防聯控聯治,建立完善跨省界流域飲用水水源聯防聯控機制。
7.實施良好水體保護行動。嚴格控制開發建設活動,維持流域自然生態環境現狀,確保Ⅲ類及以上良好水體水質穩中趨好。強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定期調查評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區域環境狀況,對石化生產存貯銷售企業和工業園區、礦山開采區、垃圾填埋場等區域進行必要的防滲處理。扎實推進瀘沽湖、邛海、黑龍灘、白龍湖、魯班水庫等重點湖庫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強達標流域生態環境建設與水環境管理,有效開展嘉陵江、青衣江、紫坪鋪水庫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強化水源涵養林建設與保護,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開展“三江”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建立績效評估機制。
(三)打好凈土保衛戰。
8.實施土壤環境監測預警建設行動。一是全面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落實《四川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方案》,完成全省28538個農用地點位的樣品采集、流轉、制備、分析測試、數據上報、審核與入庫、成果匯總報告編寫。2018年底前查明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完成3567家在產、938家關閉搬遷重點行業企業地塊基礎信息調查與信息入庫、風險篩查,確定采樣點位,啟動采樣工作。二是加快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落實《四川省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開展國控監測點位監測,完成省控監測點位設置。加強省級土壤風險管控區、先行示范區、重金屬重點防控區等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建設,提升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水平。三是推動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完善全省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加快數據庫建設,各相關部門將上年度相關數據上傳至管理平臺,實現數據動態更新。
9.實施耕地土壤污染分類管控行動。依據國家《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技術指南(試行)》和農用地詳查結果,啟動全省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試點工作。嚴格保護優先保護類耕地,將符合條件的劃為永久基本農田。耕地污染嚴重的縣(市、區),按照《四川省受污染耕地特定農產品(糧食)禁止生產區劃定及種植結構調整工作指導方案》,啟動特定農產品(糧食)禁止生產區劃定,編制受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方案,落實有關治理措施。對威脅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安全的耕地,制定環境風險管控方案,落實有關措施。推進龍門山斷裂帶石亭江流域、川南土壤酸化區、川西南礦產富集區和盆周礦產富集區等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工作。
10.實施建設用地污染風險防范行動。嚴格執行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場地調查評估和治理修復制度。建立疑似污染地塊和污染地塊清單,開展污染地塊土壤環境調查、風險評估、治理修復、成效評估等工作。重度污染農用地轉為城鎮建設用地的要開展土壤環境調查與風險評估。排放重點污染物的建設項目要認真執行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有關規定,嚴格落實環?!叭瑫r”制度。嚴禁不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進入用地程序,確保人居環境安全。
11.實施工礦企業污染綜合整治行動。一是推進尾礦庫、排土場和渣場的安全監管和污染防控。完善隱患治理和閉庫措施。完成對歷史遺留和在產企業的尾礦庫環境風險評估工作,完善污染治理設施,儲備應急物資。二是推進重點區域土壤風險評估。開展市(州)所在地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陸域土壤污染狀況評估和30個化工、冶金工業園區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評估,以及30個周邊有農用地的廢棄煤礦、硫鐵礦等廢棄礦井及礦山土壤污染狀況評估工作。三是嚴格重點企業與園區土壤環境管控。制定2018年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簽訂新列入名單的企業目標責任書,重點監管企業要自行對其用地土壤進行監測,向社會公開。四是深化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四川省“十三五”重金屬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加強涉重企業規范化整治,落實重金屬污染排放總量控制。五是強化固體廢物監管。實施《四川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2017—2022年)》,制定危險廢物收集、轉移管理辦法。推進工業固體廢物堆場綜合整治。
12.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行動。一是有序推進規劃項目實施。認真執行《四川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全面整治受污染農用地、污染地塊、歷史遺留尾礦庫、非正規垃圾填場、涉重金屬企業等各類土壤污染源,完成年度治理與修復目標任務。推進省級項目庫建設,鼓勵和支持各地申報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加快入庫項目實施進度,開展項目進展情況調度。全面推進涼山牦牛坪稀土礦、會東鉛鋅礦和德陽磷石膏渣場等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二是加快推進《四川省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加大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三是積極推進省級管控區建設。優化土地資源空間布局,加快推進德陽市、涼山州、瀘州市3個省級管控區規劃項目,積極探索土壤風險管控模式。四是有效推進綜合防治先行示范區建設。認真落實省級土壤先行示范區建設方案,加快推進崇州、綿竹、古藺、江安、船山、犍為、安州、蓬安等8個縣(市、區)規劃項目,形成適合我省不同區域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