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18 11:46
來源:山東萊蕪市人民政府
3. 加強揚塵污染控制
落實揚塵污染控制屬地責任,建立和完善揚塵污染綜合防治的長效機制,將揚塵治理措施作為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內容,嚴格審批,建立揚塵環境監測、投訴舉報等制度,研究推進冬季土石方工程錯峰施工。
強化施工揚塵管理,以新區開發建設和舊城改造區域為重點,嚴格落實施工現場圍擋率、進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蓋率、場地灑水清掃保潔率、密閉運輸率、出入車輛清洗率“六個100%”的要求,減少建筑、拆遷、道路施工過程中的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等外逸。2016 年底規模以上施工工地全部安裝視頻監控系統設施,24 小時全天候監管。
控制城市道路揚塵,積極推行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增加城市道路沖洗保潔頻次,到 2017 年年底,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的車行道機掃、灑水率達到 90%以上,納入監管的渣土運輸車輛密閉化率、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均達到 95%以上。
推進堆場料場揚塵管理,堆場料場配套建設密閉料倉與傳輸裝置,不能密閉的配備圍擋、覆蓋、灑水噴淋等設施,并安裝視頻監控;不得長期堆存粉狀廢棄物,確需臨時堆存的,應采取覆綠、鋪裝、硬化等措施;積極推進粉煤灰、爐渣、礦渣的綜合利用,減少堆存量。加強石灰石礦、石灰窯、石料廠、水泥廠等企業防塵設施建設和管理,凡是污染防治設施不配套、手續不完善的一律停產整改,達不到整改要求的不準恢復生產,治理無望的堅決關閉。
4. 綜合防治機動車污染
加強成品油市場監管,加大流通領域成品油質量抽檢力度,要達到加油站、油庫全覆蓋,大力推廣車用清潔汽柴油,保障國V 車用汽柴油供應。進一步落實油品升級工作,自 2017 年 1 月1 日起,所有加油站供應的普通柴油全部達到國Ⅳ標準;自 2018年 1 月 1 日起,所有加油站供應的普通柴油全部達到國 V 標準。加強機動車環檢機構監管,嚴厲打擊環保檢測違法行為,加強機動車維修機構資質管理,規范機動車尾氣治理市場。大力發展城市公交系統,推動純電動、天然氣、油氣混合動力等清潔能源公交車輛應用,鼓勵燃油車加裝 LNG 或 CNG,增加加氣站和充電樁數量并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增加公共自行車數量,并逐步擴展到主要鄉鎮;加強步行道、自行車道、人行過街設施建設,保障行人及非機動車路權。
5. 加強飲食服務業油煙污染整治
加強對飲食服務業的布局管理,嚴格新建飲食服務經營場所的環保審批,推廣管道煤氣、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飲食經營服務場所要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市區餐飲業油煙凈化裝置配備率要達到 100%;強化運行監管,確保油煙排放滿足國家、省《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要求。加強對露天燒烤的監管,劃定禁止燒烤區域,其他區域燒烤必須進店經營,燒烤爐具必須更換為無煙燒烤爐具,使用清潔燃料。
四、全面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1. 加強重點流域治理
進一步深化推行“河長制”,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自2017年起,定期向社會公開控制單元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情況。實施以控制單元為空間基礎、以斷面水質為管理目標、以排位許可制度為核心的流域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按照“流域-控制區-控制單元”三級分區體系,以水質改善為根本,強化水污染治理和水網疏浚貫通,推進水環境精細化管理,未達標水質斷面所在的控制單元,要根據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要求制定達標方案,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明確整治措施及達標時限,精準落實控制單元治污責任。到2020年,全市重點河流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大汶河出境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瀛汶河、淄河萊蕪段出境斷面水質在穩定達到Ⅳ類水質標準的基礎上持續改善。
2. 提高工業污染防治水平
制定實施差別化區域環境準入政策,控制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等十大重點行業產能和污染物排放,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提高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水平,在確保所有排污單位達到常見魚類穩定生長治污水平的基礎上,以影響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的污染物為重點,實施再提高工程。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 2016 年,編制完成造紙等重點行業專項治理方案。2017 年年底前,落實專項治理方案,完成造紙、焦化行業的清潔化改造任務。依法淘汰落后產能, 2016 年年底前完成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淀粉、魚粉、石材加工等13 類重污染小型工業企業排查和取締工作。
推進園區水污染集中治理,2017 年年底前,各類工業集聚區全面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對逾期未完成的,實施涉水新建項目“限批”。新建、升級工業園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新建化工、印染、重金屬排放項目必須全部進園區,實施“以大帶小”、“以新帶老”,堅持涉重污染物排放量“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原則,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零增長。區內所有企業必須全面實現廢水分流分治、深度處理,含重金屬廢水必須進行預處理,達到車間排放標準,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化工園區、涉重金屬工業園區要逐步推行“一企一管”管理模式和地上管廊建設與改造。
3. 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
以城市建成區污水和垃圾直排為主攻方向,對城市建成區內的自然河流、人工溝渠、湖庫等開展黑臭水體排查,確定黑臭水體清單和治理方案,并向社會公布;綜合采取控源節流、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會公布治理情況,到 2020 年,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 10%以內。
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到 2020 年年底前,全市所有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達到一級 A 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推廣建設“污水處理廠+再生水設施+污泥處置中心+人工濕地+監控平臺”的污水處理綜合體項目。按照“城邊接管、就近聯建、鼓勵獨建”的原則,中和水質凈化有限責任公司一廠、二廠實現升級改造,鋼城污水處理廠由 1.5 萬噸/日擴為 3 萬噸/日,合理布局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到 2020 年,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 2.288 萬噸/日,升級改造污水處理能力 8 萬噸/日,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 95%以上,所有鎮生活污水應妥善處理。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和改造。制定管網建設和改造計劃,加強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應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城鎮新區建設均實行雨污分流,積極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對影響城鎮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的工業廢水,不得接入城市污水管網。2020 年年底前,全市新增污水管網 59 公里,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逐步實現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