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04 13:49
來源:四川省政府
(三)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居住區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實施“四分類”或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實施“三分類”,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臨時堆放場地單獨設置。各地按照確定的分類種類統一配置設計美觀、標識易懂、規格適宜的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并設置垃圾分類引導指示牌;新改擴建的住宅工程應當按標準與主體工程同步配套建設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建設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投放點,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鼓勵在公共機構、社區、企業等場所設置專門的分類回收設施。(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教育廳、財政廳、環境保護廳、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
(四)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加強運輸車輛規范化管理,配置符合密閉運輸要求并有標識的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車輛,統籌安排分類運輸路線、時段和作業組織,實現規范運輸。加強裝修垃圾、建筑渣土等各類建筑垃圾運輸管理,優化現有環衛收運體系,規范運輸企業管理,嚴肅查處隨意傾倒、棄置垃圾現象。加強對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管,餐飲行業餐廚廢棄物要統一收運管理,逐步實現全量收集。改造城區內的垃圾房、轉運站、壓縮站等,適應和滿足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要求。城市管理部門牽頭推進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建設。(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公安廳、環境保護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五)提高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強化產品制造企業與銷售企業的產品及包裝物回收再利用責任,通過“以舊換新”“押金退換”等方式,利用現有物流體系,探索開展廢棄電子產品、包裝物等再生資源品種逆向物流體系建設。優化城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整合規范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規范城市收舊行為,鼓勵實施企業化運作,促進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兩網融合”。建設城市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培育玻璃制品、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利用市場,鼓勵在收集、分揀、轉運、處理等環節融合發展,構建從垃圾分類到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提高處理企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臺,提供回收種類、交易價格、回收方式等信息。大件垃圾(廢舊家具為主)、園林垃圾、裝修垃圾等應首先資源化回收利用,并鼓勵建設相應的回收利用基地。(責任單位: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供銷社)
(六)規范處理有害垃圾。實施居民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分類投放,有害的廢電池、廢熒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和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和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家庭源危險廢物收集由市容環衛主管部門負責,可在社區設立固定回收點或設置專門容器分類收集、獨立儲存,由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等負責管理,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要求分類,由具備相應運輸和處置利用資質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按要求開展運輸和處置利用。生活垃圾中的醫療廢物應交由專門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進行處置,同步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優先推進成都、德陽、廣元市等重點區域開展廢鉛酸蓄電池收集試點。環境保護部門加強家庭源危險廢物貯存、處置利用的指導、監督和管理,交通運輸部門加強危險廢物運輸的監督管理。(責任單位: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七)有效處理餐廚廢棄物等易腐垃圾。根據城市規模、人口分布、餐廚廢棄物產生量,兼顧區域統籌,合理布局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統籌考慮產生源分布和運輸半徑,以規模化、集中式處理為主,相對集中、就地處理為輔,實現集中與就地處理有效結合。加快餐廚廢棄物處理裝備設施建設,采用國內相對成熟的技術工藝,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杜絕地溝油回流餐桌。有條件的城市可與城市糞便、污泥、廚余垃圾等實施協同處置。通過政府引導、統一收運、定點處置等辦法,建立餐廚廢棄物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作和資源化利用機制,推廣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品示范應用。(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公安廳、環境保護廳、農業廳、商務廳、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八)相對集中處理園林綠化垃圾和其他有機易腐垃圾。對城市綠化養護以及公園綠地、風景名勝區產生的枝葉、樹木等有機垃圾實施集中分類處理。根據園林綠化垃圾產生量,合理建設就地處置或適度集中的園林綠化垃圾處理設施,對其實施粉碎處理后,用于公園綠地裸露土地覆蓋和肥料等。推進有條件的農貿市場、果品批發市場、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和大型企業等有機易腐垃圾產生量較大的單位自行建設相對集中的處理設施,減輕生活垃圾焚燒和衛生填埋設施處置壓力。(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農業廳、商務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
(九)加快垃圾分類處置裝備設施項目建設。各地要參照《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GB50337—2003)、《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2012)等標準規范編制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結合當地實際,統籌安排或調整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設備設施的布局、用地和規模,確定各類環境衛生設施的種類、等級、數量、建筑面積、定點位置等內容,并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大力實施《四川省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科學合理規劃布局垃圾分類處置裝備設施,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建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示范基地,集中布局垃圾分揀、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設施,促進生產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推動垃圾規模化、集約化、協同化處置,實現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置裝備設施建設,加大資金、土地、技術等要素保障和政策傾斜。加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嚴格控制工業固體廢物混入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到2020年底,建成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體系,基本實現4個分類環節設施設備相匹配。(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
(十)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加快推進成都、德陽、廣元等國家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建設,積極建設攀枝花、綿陽、遂寧、瀘州等省級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在成都市溫江區、蒲江縣、瀘州市納溪區、德陽市羅江區、筠連縣、寶興縣、丹棱縣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總結試點經驗,擴大試點范圍,在城市、縣城、鄉鎮、社區、行政村、住宅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學校、賓館、商場等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省供銷社、試點市人民政府)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