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28 09:17
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作者:杜昱
5.3外加碳源對生化處理系統的影響
如果滲濾液進水C/N比嚴重失調,生化處理系統長期靠投加外部碳源維持運行,這種情況與單純處理垃圾滲濾液有很大不同。無論采用何種碳源,其反應速度均遠遠高于滲濾液原液,水力停留時間也相應很短,因此池容積也較小。
如果池容積過大、水力停留時間過長,異養好氧反硝化菌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因而利用自身體內的原生物質進行內源呼吸,進而降低活性污泥的活性,影響處理效果。因此在靠投加外部碳源維持運行的滲濾液生化處理系統,其生物反應池容積不能過大,應通過計算合理確定。
6 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6.1水流形態的控制
許多生物池的設計對水的流態缺少控制,極易發生短流,減少實際水力停留時間,降低整個系統的處理效果。垃圾滲濾液處理生物池內的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一般控制住12g/L~15g/L,實際運行過程中有時高達20g/L~30g/L,如此高的污泥濃度,在水流發生短流的情況下,極易發生污泥沉積,從而降低活性污泥的活性,導致處理效率下降。在工程設計中,尤其是大規模的滲濾液處理工程,應在生物池內采取必要措施,控制生物池內水的流態,避免污泥沉積并提高處理效率。
6.2污水冷卻系統回流管的設置
由于高濃度污水在生化反應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能,同時由于部分電能轉化成熱能的緣故,垃圾滲濾液處理生物池內會保持較高的溫度,過高的水溫會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嚴重時會使生化處理系統癱瘓。因此垃圾滲濾液生化處理均設有污水冷卻系統,用污水泵抽取生物池內的混合液進入換熱器,與冷卻水在換熱器內進行熱交換,降溫后混合液再回到生物池內,從而達到降低生物池內水溫的目的。
對于設有污水冷卻設施的生化系統,由好氧池末端取水,將冷卻后的污水回流到缺氧池進水端,可以同時起到混合液回流的作用,提高脫氮效果,也可以取代內回流泵節省能耗,但實際操作中要考慮冷卻系統間歇運行的影響。
6.3膜分離系統回流管的設置
在許多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中,MBR系統采用管式膜超濾分離系統,超濾進水泵由好氧池末端取水,進入管式膜濃縮又回流到生物池內。將含有硝酸鹽的超濾回流管接至缺氧池進水端,同樣可以起到混合液內回流的作用,提高脫氮效率、節省能耗。
作者簡介:杜昱(1964—),男,遼寧義縣人,大學本科,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教授級高工,主要從事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滲濾液處理的研究與設計工作,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優秀勘察設計獎項。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