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28 09:17
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作者:杜昱
垃圾滲濾液MBR處理系統設計要點
無論是垃圾填埋場還是垃圾焚燒廠,滲濾液的特點是水量水質受季節、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大,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高、可生化性差,滲濾液處理工藝大多采用“預處理+生化+深度處理”工藝,其中生化處理普遍采用MBR工藝,是整個滲濾液處理系統的核心,是出水能否達標排放的重要保障。
垃圾滲濾液MBR處理系統設計要點如下:
MBR生化處理系統的設計應以COD進行計算;
規模較小時可以采用一條線,規模較大時需設置二條線;
滲濾液處理出水對總氮無要求時采用單級生物脫氮,出水對總氮有要求時采用二級生物脫氮;
合理選取水溫、泥齡、污泥濃度、剩余污泥產率及單位耗氧量等設計參數,通過計算確定混合液回流比;
外加碳源可以采用甲醇、乙酸鈉、葡萄糖等,分別投加在缺氧池和后置反硝化池;
通過控制生物池內水的流態、利用空氣管道控制曝氣區域、控制膜分離和污水冷卻系統回流位置等技術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處理效果。
1 用COD進行設計計算
大部分的生化處理系計是按BOD進行設計計算的,但對垃圾滲濾液而言,COD濃度遠遠高于BOD濃度,二者的比值COD/BOD>2.2,此種情況下如果仍按BOD進行設計,會存在較大誤差,嚴重影響處理效果,因此垃圾滲濾液MBR生化處理系統應以COD進行設計計算,實際運行結果證明,這種計算方式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是合理的。
2 一條線和二條線的設定原則設置
許多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生化處理部分往往只設置一條線,檢修、維護時整個系統必須停止運行,對整個滲濾液處理系統影響很大,而且恢復運行難度也很大。因此為保證滲濾液處理系統能夠連續穩定運行,同時考慮到滲濾液處理規模大小不一,原則上規模較小時可考慮設置一條線,規模較大時可應采用二條線,使系統的運行更加可靠、靈活和合理,把由于檢修維護的影響降到最低。
根據滲濾液處理工程的特點,工程規模Q≤200m3/d的滲濾液處理工程可以按一條線進行設計,工程規模Q<400m3/d的滲濾液處理工程,優先考慮采用二條線,如果現場條件不允許也可采用一條線,工程規模Q≥400m3/d的滲濾液處理工程應采用二條線。
3 單級生物脫氮和二級生物脫氮的適用條件
所謂單級生物脫氮系統,就是在系統內設置缺氧池和好氧池,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反應達到去除總氮的目的,對于進水氨氮濃度較低或排放標準對總氮沒有要求的項目,采用單級生物脫氮即可滿足要求。
事實上經過單級生物脫氮處理后,出水中仍會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尤其是進水氨氮濃度高的情況下,出水中硝酸鹽的含量會更高,總氮也相應偏高。在出水對總氮有嚴格要求的地區,為保證出水總氮達標,在單級生物脫氮后再增設后置反硝化池和后曝氣池,亦即二級生物脫氮系統,通過投加外加碳源,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反應進一步去除剩余的硝酸鹽,進而達到提高總氮去除率的目的。
垃圾滲濾液原液中氨氮濃度很高,一般介于2000mg/L~3000mg/L之間,也有高達3000mg/L~4000mg/L,一些排放標準要求出水總氮低于40mg/L,總氮去除率高達98%以上,如此高的去除率對MBR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級生物脫氮系統很難達標,必須采用二級生物脫氮方能滿足要求。
對于垃圾滲濾液而言,排放標準對總氮沒有要求的項目,生化處理系統采用單級生物脫氮,如果排放標準對總氮有嚴格的要求,應采用二級生物脫氮處理系統,通過控制硝化和反硝化反應的完全程度來控制出水中的總氮。
4 主要設計參數
4.1主要設計參數的選取
生化處理系統設計參數取值見表1。
4.2混合液回流比的計算
垃圾滲濾液進水氨氮濃度高,排放標準對氨氮和總氮的要求非常嚴格,混合液回流比對總氮的去除率影響較大,混合液回流比增大,TN去除率也增大,合理確定混合液回流比,才能達到良好的脫氮效果。實際工程設計中,許多工程設計混合液回流比不能滿足脫氮要求,出水總氮超標現象非常普遍。
反硝化所需的硝酸鹽由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提供,反硝化率用回流比控制,它們之間的關系為:
反硝化率fde按下式計算:
需硝化的氨氮量按下式計算:
(4)Nht=24Q[N-0.05(S0-Se)]×10-3(kg/d)
MBR系統采用外置式超濾膜,出水SS接近于零,其含氮量亦按零考慮。
反硝化的硝酸鹽量按下式計算:
(5) NOt=24QNO×10-3(kg/d)
式中需反硝化的硝態氮濃度NO按下式計算:
(6) NO=N-0.05(S0-Se)-Ne
5 外部碳源投加系統
5.1外部碳源的種類
目前普遍使用的外部碳源有甲醇、乙烷、乙酸、乙酸鈉、葡萄糖等,各種碳源各有優缺點,合理選擇外部碳源對脫氮效果、運行成本等影響很大。
不同碳源類型對系統的脫氮性能影響存在差異,在實際工程應用中應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合理選用外部碳源,綜合分析并參考以往的工程經驗,外部碳源宜優先考慮采用葡萄糖。
5.2外部碳源投加位置
滲濾液原液碳源極度缺失的情況下,如果不投加外部碳源,會導致生化處理系統內硝酸鹽過度積累、堿度缺失,輕則抑制微生物的活性,重則導致系統崩潰,此種情況下為確保系統穩定運行,應在缺氧池和后置反硝化池都投加外部碳源。
如果碳源不是很缺乏,硝酸鹽積累現象也不是很嚴重,系統內能維持正常的硝化反硝化反應,此時宜在后置反硝化池內投加外部碳源,可以節省投加量,從而達到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
國內大部分滲濾液處理工程,在后置反硝化池投加新鮮滲濾液,確實可以達到節省運行成本的目的;但由于滲濾液原液含有高濃度的氨氮,而后曝氣池未設置內回流系統,導致出水總氮增加,因此在后置反硝化池應投加甲醇或乙酸鈉等不含“氮”的外部碳源,而不應投加新鮮滲濾液。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