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14 14:33
來源:高能環境
導讀:1992—2018,是高能環境砥礪奮進的26年。在這樣一個充滿顛覆與革命的年代,憑借多年的執著堅守和持續研發,高能環境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創新之路,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實力領跑的跨越發展,成為環保行業無法錯過的新坐標。
26年,對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從稚嫩到成熟;對一家企業來說,意味著從初創到規范,在這一個旅程中,它必經歷創新與發展。
1992—2018,應該是中國變化巨大的26年,同時也是高能環境砥礪奮進的26年。在這樣一個充滿顛覆與革命的年代,又有幾家企業能經得起歲月的洗禮和變革?
或許,那真是吉光片羽。高能環境,是其中最具創新意識的一個。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憑借多年的執著堅守和持續研發,高能環境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創新之路,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實力領跑的跨越發展,成為環保行業無法錯過的新坐標。
技術創新:高能智慧,問鼎國家榮譽
這是一個變革的大時代,也是環保的黃金時代。
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足殷實。由于歷史發展的制約,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環境危機。人類的歷史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時刻,一切對社會發展、人類發展能感知,負責任、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予以關注。
環境與每個國家,每個地球人息息相關。防治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逐漸成為全人類的共識。然而,國民的觀念轉變固然重要,環保技術創新同樣彌足珍貴。在環境治理過程中,一項技術的革新有時能夠“旋乾轉坤”。
環保人不會忘記,兩年前,新疆烏魯木齊市大浦溝垃圾填埋場引發的那場環境危機。幾十萬方的滲瀝液由垃圾處理場壩體下游坡面持續流出,直接影響到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場區周邊惡臭四溢,蚊蠅滋長,污水流經區域都變成深褐色和黑色,對區域的水生態系統或將造成毀滅性破壞。
截斷并防控滲瀝液滲漏途徑和污染的進一步擴散,是此次環境污染亟待解決的問題所在。對此,多家環保企業提出解決方案,諸如新建滲瀝液處理廠、修建垃圾擋壩、重新構建水平防滲系統等等,不一而足。然而這三種方式都有明顯弊端:幾十萬方的滲瀝液如果由滲瀝液處理廠處理,并不能截斷滲瀝液的持續外漏,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修建一條300米長、40米高的截污壩耗時耗力,沒有建設場地且工程投資額巨大;重新鋪設防滲系統需要將已填埋的垃圾全部清空,但是填埋場已封場,壩前導排設施布置及施工將存在相當大的難度。
囿于技術局限,限于方案弊端,諸多企業對此都束手無策。但是為了填埋場所在園區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烏魯木齊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目標,必須快速妥善解決這一環境污染事件。
就在業主一籌莫展之際,高能環境獨有的柔性垂直屏障系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按照高能環境量身定制的方案,采取“截、導、治”思路,多管齊下:采用柔性垂直防滲技術鑄造人工屏障,將滲漏的滲瀝液和外界阻隔;然后,通過滲瀝液導排系統,將滲瀝液收集導排到現有滲瀝液處理廠。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阻止了滲瀝液外漏,為烏魯木齊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方案中最為核心的柔性垂直防滲技術,堪稱環保行業的一項革命性技術,也是高能環境的“獨門絕技”。高能環境副總經理甄勝利告訴筆者,之所以說它具有革命性,是因為這項技術是唯一滿足國家環保要求與標準的地下污染阻隔防控技術,攻克了如何把柔性HDPE膜應用于地下連續墻的材料、密封、連接、安裝和檢測工藝等“共性難題”,填補了柔性垂直防滲技術在生活垃圾填埋場應用的空白。
這一技術的應用范圍極其廣泛,無論是各種污染場地的生態修復,抑或地下水源及生態保護;無論是工業及危險廢物填埋場污染治理,抑或化工廠、煉油廠、采礦場等的廢渣及其廢液、溶液池的污染防控,都依賴此技術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在云南馳宏會澤大渣堆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三部委督查的江蘇靖江原侯河石油化工廠污染治理項目以及紫金山金銅礦濕法廠污染場地修復項目中,該技術均起到了“撥開烏云見月明”的效果。
這一國內“獨門”技術,為行業難題貢獻了“高能智慧”,因此問鼎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從行業科技躍居為國家榮譽。
體系創新:系統完善,“智”立行業潮頭
在環保技術創新中,主角該由誰來扮演?非“領跑者”莫屬。
創新,智慧釋放活力。毫無疑問,環保之路上,科技創新已成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技術創新才能產生更大效能。甄勝利指出:一項關鍵技術,無論是專利技術、主流技術,抑或關鍵技術;無論是原創技術、集成技術,還是引進再創新技術,只有形成“核心技術+系統解決方案”的體系,才更具有市場領先優勢。
不可否認,革命性技術是支撐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核心技術必須整合植入整個工藝流程或與其它工藝技術集成,以解決方案、系統集成技術體系的形式來實現,形成核心技術植入、關鍵設備裝備化、核心工藝流程化的系統解決方案,才具有市場競爭力,也才能形成創新主體、創新模式和創新機制的深刻顛覆。
作為行業技術“領跑者”,高能環境已然前行在體系創新的路上。
從垃圾填埋場全產業鏈技術體系,到垃圾處理全產業鏈技術體系;從環境治理與修復全產業鏈技術體系,到城市靜脈產業園綜合處理處置中心解決方案;從依托參股并購建設運行設施形成的危險廢棄物處理處置板塊的綜合技術與運行體系,到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集成體系,高能環境的技術體系,可謂系統而完善。在每一個工程及運營案例中,都能量身定制地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以蘇州溶劑廠項目為例。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原位熱脫附修復場地工程,這是在“常州外國語事件”后,行業關注度最高的項目。高能環境成功引進美國TRS公司原位熱脫附技術工藝包、在技術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關鍵設備國產化,并與美方合作,進行項目設計及運行。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