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19 13:47
來源:臺州市政府
(四)狠抓工礦企業污染防治行動
1、強化重點行業企業監管。將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統一實施監管。縣級以上土壤重點企業全部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研究建立工礦企業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將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納入“雙隨機重點污染源庫”進行定期監管,嚴厲打擊土壤污染和涉固廢違法行為。重點行業新、改、擴建項目要按照國家有關環境標準和技術規范開展企業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現狀調查及環境影響評價。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中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強化企業關停搬遷過程污染防治,制定臺州市重點行業企業關停搬遷轉產污染防治相關管理辦法,關閉搬遷重點行業企業執行《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技術規定(試行)》(環保部2017年第78號公告)相關要求,將防治土壤污染作為重點行業關停搬遷企業一項重要的環境管理要求。
2、完成年度重金屬減排任務。嚴格實施建設項目重金屬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落實7個重點重金屬減排項目,全市重點行業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較2013年下降7%。推動涉重行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推進電鍍及金屬表面處理行業集聚發展,全面落實重點防控區長效監管措施。制定涉重金屬重點工業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涉重金屬行業重點企業實行清潔生產比例達80%。
3、強化再生利用行業整治提升。貫徹落實中央進口固廢管理改革方案,按照“總量控制、依法經營、規范管理、妥善轉型”的工思路,進一步規范臺州金屬資源再生產業基地“圈區”管理,完善三廢處理設施,積極推進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轉型升級。深化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工作,加快國內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發揮“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再生資源示范工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的引領作用和回收利用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再生利用集散地園區化、規?;颓鍧嵒l展,助推“靜脈產業”發展。
4、嚴格固體廢物處置監管。堅持源頭管理精細化、貯存轉運規范化、利用處置無害化,加強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全過程監管,完善固體廢物監管信息系統,提升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強一般工業固廢管理。以全市“一般工業固廢不出縣、危險廢物不出市”為目標,推進德長一期改建、四期擴建項目和仙居、溫嶺等新建焚燒項目,督促華海、瑞博等企業完善自建危廢處置設施項目。全面推進實施全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力爭到2018年底,全市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基本滿足實際需求。深入推進危廢“動態清零”工作,推動危廢及時處置,積極消除環境風險隱患。
5、推進尾礦庫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全市尾礦庫和廢渣堆存場所綜合治理,督促龍珠山鉛鋅礦歷史遺留尾礦庫落實環境風險評估和預案編制要求,力爭在2018年年底完成治理修復工作。
(五)深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行動
精準推進肥藥減量增效,全面推廣應用肥藥減量增效技術與模式,到2018年底全市化肥使用量較2017年減少2000噸以上,農藥使用量較2017年減少37噸以上;深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進一步完善畜禽養殖污染線下網格巡查與線上協同防控
機制,規?;笄蒺B殖場(小區)配套完善的糞污貯存設施比例達到80%以上,糞污綜合利用及處置比例達到95%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整治達標率達到100%;完善農藥廢棄包裝物和廢棄農膜回收體系,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體系覆蓋率達到75%以上;加強灌溉水水質管理,完成全市5萬畝以上灌區標準化管理創建任務。
(六)開展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行動
強力推進“垃圾革命”,全面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探索建立具有臺州特色的垃圾分類處理標準和制度,加快構建垃圾分類環境信用體系,開展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建材產品等工程示范,推廣餐廚垃圾生態化智慧處置模式落地,推進玉環、三門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到2018年度,市區和各縣市建成區的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分別提高到80%和50%,市域范圍建制鎮垃圾收集處理比例保持100%。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推進機制。
完善市、縣兩級土壤環境管理體制,積極推進在各縣(市、區)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管理機構,并配備專職人員。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細化責任分工,落實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強化部門聯動配合和信息溝通,建立聯絡員定期會晤制度,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協調推進機制,確保先行區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市土防治辦按季度編制先行區建設工作簡報,報送環保部、財政部。各縣(市、區)土防治辦要編制2018年度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工作計劃,設定符合本區域特點的可量化的年度目標,并按季度報送工作總結。
(二)抓好資金項目落實。
結合先行區建設重點任務,建立完善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庫,提高項目儲備能力。加強項目入庫技術指導,嚴格項目審查,對項目進行合理排序。及時更新項目入庫、實施、驗收考核等相關信息,實行項目庫動態管理。統籌分配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優先支持預期環境效益好、前期工作充分、能夠及時開工建設的項目,并與項目庫建設及應用管理情況進行掛鉤,加強資金項目績效管理。積極創新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投融資機制,鼓勵各地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推進土壤污染防治。
(三)強化政策制度保障。
實施先行區建設工作績效考核,根據縣(市、區)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職責進行可量化評估,分年度進行績效打分,根據考評結果進行獎懲。緊盯國家《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進程,繼續推進臺州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地方性立法工作。探索研究制定醫化等典型行業土壤環境管理、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控、企業關停轉產污染防治和管理等可復制可推廣的土壤污染防治相關制度;將治土、治固廢工作有效融入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
(四)積極開展宣傳教育。
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宣傳教育,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知識,著力提升全社會土壤污染防治意識,鼓勵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在土壤質量調查、土壤環境數據庫平臺建設、風險管控與治理修復項目實施等先行先試工作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加強宣傳交流。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