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08 10:46
來源:國家能源局
——能源消費。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5.5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7.5%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9%左右。
——能源供應。全國能源生產總量36.6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產量37億噸左右,原油產量1.9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1600億立方米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4億千瓦左右、發電量達到2萬億千瓦時左右。
——能源效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以上。燃煤電廠平均供電煤耗同比減少1克左右。
二、加快能源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壯大清潔能源產業
統籌優化水電開發利用。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妥善解決移民安置問題,有序推進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黃河上游等水電基地建設,控制中小水電開發。加快雅礱江兩河口、大渡河雙江口等龍頭水庫電站建設,積極推進金沙江中游龍盤水電綜合樞紐工程前期工作,提高流域梯級水電站調節能力。完善流域綜合監測平臺建設,加強水電流域綜合管理。以四川、云南和周邊省區為重點,實施跨流域跨區域的統籌優化調度和水電豐枯調節,有效緩解棄水問題。
穩妥推進核電發展。落實“核電安全管理提升年”專項行動要求,進一步提升核電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在運核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在建核電工程安全質量可控。在充分論證評估的基礎上,開工建設一批沿海地區先進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進一步完善核電項目開發管理制度,做好核電廠址資源保護工作。繼續推動解決部分地區核電限發問題,促進核電多發滿發。繼續實施核電科技重大專項,建設核電技術裝備試驗平臺共享體系,加快推進小型堆重大專項立項工作,積極推動核能綜合利用。
穩步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強化風電、光伏發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控制棄風、棄光嚴重地區新建規模,確保風電、光伏發電棄電量和棄電率實現“雙降”。有序建設重點風電基地項目,推動分散式風電、低風速風電、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建設,研究制定風電平價上網路線圖。健全市場機制,繼續實施和優化完善光伏領跑者計劃,啟動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示范和實證平臺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
積極發展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因地制宜,積極推廣生物質能、地熱能供暖。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農村林業廢棄物、工業有機廢水等城鄉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加強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運行及污染物排放監測,定期公布監測報告。開展垃圾焚燒發電領跑者示范項目建設,推動垃圾焚燒發電清潔綠色發展。組織開展海洋能調查研究,適時啟動示范項目建設。
有序推進天然氣利用。推動建立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加快國內天然氣增儲上產,全力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天然氣儲備調峰體系。有序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氣調峰電站。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地區為重點,按照統籌規劃、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以氣定改的原則推進“煤改氣”工程。穩步推進天然氣車船發展和加氣(注)站建設。加快推動天然氣價格改革,推廣天然氣用戶與氣源方直接交易,消除或減少工業用戶和民用用戶在輸配價格和終端氣價上的交叉補貼,降低天然氣綜合使用成本,落實天然氣接收和儲運設施公平開放。
(二)加快傳統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
推進煤炭綠色高效開發利用。在煤礦設計、建設、生產等環節,嚴格執行環保標準,因地制宜推廣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等綠色開采技術,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和礦區循環經濟。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煤礦安全改造和重大災害治理示范工程建設,總結推廣重大災害治理示范礦井技術成果和管理經驗。強化商品煤質量監管。開展煤炭深加工產業升級示范,深入推進低階煤分質利用技術示范。大力推廣成熟先進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加快西部地區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中部地區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促進煤電清潔高效發展。
持續推進油品質量升級。重點做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國六標準車用汽柴油、船用低硫燃油,以及全國硫含量不大于10ppm普通柴油的供應保障工作。研究制定深入推進成品油質量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國六標準油品煉油裝置改造方案和時間表。加快淘汰煉油行業落后產能,提高煉廠能效,研究實施煉油行業能效領跑者計劃。編制實施全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布局方案,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提高交通運輸燃料中非化石能源比重。完善成品油市場監管體系,加大油品質量專項抽查力度,依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確保油品質量升級取得實效。
(三)推動能源綠色消費
大力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利用。深入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推動重點用能單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體系,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能效領跑者制度,推廣先進節能技術裝備,提高能源轉化利用效率,完善能源計量體系,促進能源行業節能和能效水平提升。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從源頭減少不合理能源消費,使節約用能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提升終端能源消費清潔化水平。實施煤炭終端消費減量替代,嚴格控制大氣污染重點防治地區煤炭消費,提高清潔取暖比重,積極穩妥實施“煤改電”“煤改氣”工程,提升高品質清潔油品利用率。積極開展電能替代,推進長春、吉林、四平、白城和松原等五個城市電能替代試點。統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優化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布局,建設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推廣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全面啟動水運領域電能替代。
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能源供給質量和效率
(一)切實化解過剩產能
繼續推進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用市場化和法治化辦法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加快退出違法違規、不達標和安全風險大的煤礦,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引導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等煤礦有序退出,適當提高南方地區煤礦產能退出標準。繼續按照減量置換原則有序發展優質產能,倒逼無效低質產能加快退出,提高煤炭先進產能比重,更多發揮北方地區優質先進產能作用。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和煤電、煤運、煤化工上下游產業融合,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加強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和建設先進產能的統籌,實現煤炭供需動態平衡,保持價格穩定。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