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31 13:54
來源:環保部微博
一是組織制定了“十三五”土壤環境監測總體方案,應該說方案對于指導土壤環境監測地方全國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工作非常重要,這個方案里面明確了建成一個監測網絡,理順了兩個管理機制,環保系統內的縱向聯動的機制和部門間橫向協同機制。完善三個技術體系,包括土壤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方法體系和技術規范體系。同時提出要強化四個能力,包括土壤環境監測能力,人才隊伍建設,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
二是初步建成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全面開展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工作。2017年我部初步建成了包含38880個點位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包括背景點,基礎點,風險監控點位,比如背景點位就是反映土壤質量本底濃度水平的點位,在全國共布設了2481個,風險監控點布設了16393個,從環境的角度來看,目前基本實現了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產品產地的全覆蓋。同時組織開展全國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工作,這是一個常態化的工作。現在我們正在開展13611個歷史基礎監測點位的采樣和樣品測試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農業部、國土資源部,進一步溝通協調,加強聯動,推動數據共享。目前,三部門已基本達成一致,將國土和農業部門的將近4萬個點,要納到這個網絡里來,我們現在正在進一步開展相關的工作。
三是大家都知道的積極推動土壤詳查工作,這項工作是部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是由土壤司在承擔。2017年7月份,環保部會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部門開展這項工作,重點圍繞農用地、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兩類開展調查,摸清污染狀況和環境風險情況,有關詳查的工作情況,前期也報道過。目前各項工作正在全面的推進。
四是進一步強化土壤監測質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建立了地方采樣,集中制樣,盲樣編碼、異地分析的業務化工作模式,在土壤監測上一開始就采用采測分離模式。按采測分離的模式,依托地方建立了六大區域,承擔土壤樣品制備和流轉工作。此外,還制定一批土壤環境監測標準規范,開展了人才、人員隊伍和能力建設相關的培訓工作。
剛才提到什么時候能發布,估計整個調查大概在2020年底完成,經過部門會商、數據共享、分析整理,按程序報國務院批準后向社會發布。剛才提到衛星遙感和地面核查怎么結合的問題,實際上在環保領域,目前已經實現了天地一體化的應用,第一我們已經有很多衛星用于生態環境監測上,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里有12個顆星是環境保護領域的,環保部門是第一用戶單位,而且在2008年和2012,我們分別發射了環境一號A/B星C星,有了自己的衛星星座,那么現在它的后續星正在逐步立項。包括今年5月份即將發射的高分5號衛星,后面還有16米的光學衛星,這也反映了近年來,國家和各部門對我們環保部門給予的支持和重視。衛星遙感在環境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剛才說自然保護區的核查,這就是和地面核查的結合,我順便回答這個問題,通過天上衛星和地面站點進行組合,在青海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環保問題的查處過程中,最主要、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我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發現和提供的。其他方面,在污染事故應急,黑臭水體,環境執法、秸稈焚燒,重污染天氣應對等領域,衛星、無人機和地面監測的結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天空地一體化環境監測體系正在形成,而且能力將逐步增強。下一步,我們將在山水林湖田草等方面的統一監測上,統籌考慮,力爭使遙感監測等先進的技術手段有更大的發展和應用。謝謝大家。
王業耀:我簡單補充兩點,剛才劉司長在土壤環境監測方面開展的工作做了一個介紹,從總體上來看,2016年、2017年這兩年開展例行監測工作,我們初步實現了按集中采樣,集中制樣,然后異地監測的程序來開展土壤監測工作,同時數據報送過來我們統一進行數據處理,數據處理過程中,符合程序的數據我們認可,不符合的返回去,或者重新采樣,或者重新分析,我們正在做2017年數據審核工作,發現一部分數據不符合要求的,我們要打回去,要重新采樣或者重新監測。比如像重金屬的指標就會重新監測,然后我們再重新進行外部質量控制,再把數據重新報上來,合格了我們才認可。通過這個程序,我們保證例行監測的土壤環境質量的數據是可靠的,是準確的。
路透社記者
路透社記者:寧夏石嘴山市環保局大樓被霧炮車噴成冰雕一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環保部此前已責成江西省、河南省嚴肅查處兩起干擾環境監測典型案例。據說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地方官員考核壓力過大而干擾數據監測,請問環保部如何看待這類現象?
劉志全:謝謝路透社的記者提問,近期陸續出現一些干擾環境監測采樣環境的案件,我們部里對這類案件的態度,剛才我已經講過了,對環境監測干擾問題是零容忍,絕不姑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你提到的這些案例都是環保部在最近檢查時發現的,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例行檢查時,通過在線數據審核分析、或者通過遠程監控和第三方運維機構發現數據異常或人為干擾監測行為。剛才說了,我部接到線索后都已經致函相關省份要求調查處理,各地收到調查函后高度重視,認真核實干擾問題,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了依法依據嚴肅處理。關于寧夏石嘴山的案例,在這里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基本情況。
2017年12月6號,我部直屬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現寧夏石嘴山市一個國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受到噴淋干擾,這個站點位于石嘴山市環保局大樓樓頂,我部立即致函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和自治區環保廳,要求調查處理站點受到人為噴淋干擾的問題。2017年12月29號,寧夏回族自治區環保廳正式回函,經認真調查核實,大武口區環衛管理站按照工作計劃,安排噴霧車對建筑物外立面、墻體和樓頂進行噴霧清洗,由于氣溫較低,石嘴山市環保局變成了冰雕大樓,大武口區環衛管理站站長、副站長受到警告處分。2018年1月16號,寧夏區環保廳通過寧夏日報向社會公開通報。近期,媒體高度關注。寧夏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再次責成寧夏監察部門、自治區環保廳、石嘴山市政府組合聯合調查組,對此事件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嚴肅處理,我部也要求地方盡快將進一步調查結果報我部,并向社會公開,我部將密切跟蹤進展。在此我還是那句話,希望地方確實要端正政績觀,在改善環境質量上下功夫,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絕對不能在環境監測數據上打歪主意,動手腳。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