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湖北 “十三五”產業創新能力發展和建設規劃 推進環保裝備制造發展

時間:2018-01-16 09:51

來源:湖北省環保廳

日前,中國固廢網獲悉,《湖北省“十三五”產業創新能力發展和建設規劃》已經印發。根據規劃,武漢將發展以環保裝備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環保裝備將發展水污染治理關鍵技術和裝備、大氣污染治理關鍵技術和裝備、固體廢棄物處理關鍵技術和裝備、廢舊汽車拆分及廢鋼加工技術和裝備、碳捕捉技術和設備、湖泊景觀污水處理技術與裝備等。重點在武漢、宜昌、襄陽、黃石、荊州、荊門等地布局環保裝備制造。全文如下:

湖北省“十三五”產業創新能力發展和建設規劃

產業創新能力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重大關鍵技術突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的迫切任務。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等各項任務,依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專項規劃的部署要求,制定本專項規劃。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形勢

“十二五”以來,湖北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加強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培育壯大產業創新主體,推進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營造技術創新良好生態環境,全省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一)發展成效

1.產業技術創新成果大量涌現

“十二五”期間,全省圍繞移動互聯網、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生物育種、新材料、衛星導航等領域,加大項目策劃和投入力度,組織實施了信息技術、生物、工業機器人、北斗衛星導航、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重大專項。烽火通信刷新了光傳輸世界紀錄,一根每秒傳輸560Tb的光纖可供135億人同時通話;武漢銳科研制的大功率光纖激光器用特種光纖,突破了國際特種光纖產業壟斷格局;華中科技大學研發的“智能微鑄鍛”金屬3D打印技術,成功制造出世界首批3D打印鍛件,改變了長期以來由西方引領的“鑄鍛銑分離”的制造歷史;揚子江汽車集團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合作研制的全球首款以液態氫為驅動能源的客車“泰歌號”成功下線,將極大地推動氫能在汽車領域的產業化應用進程;鐵四院研發的高速動車組安全運行保障技術成功運用于武漢動車段,全面提升了我國高鐵動車組運維保障高端裝備設計制造水平。

2.創新支撐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十二五”期間,圍繞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產業化,我省鼓勵和引導骨干企業組建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等企業技術研發平臺,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全省規模以上企業自建研發機構比例呈明顯上升態勢,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共達502個,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6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56個。全省共有11家產業技術研究院、42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創新創業平臺建設不斷推進,有力推動了全省創新創業的發展。

3.研發費用投入強度明顯加大

“十二五”以來,湖北的研發投入逐步加大,2015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為1.9%,比2014年增加0.03個百分點。政府持續為產業技術創新提供財政支持,2015年,省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重為2.5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0.94%,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的3/4。

4.產業創新效益不斷提升

“十二五”期間,我省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創新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2015年,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5676.92億元,比上年增長7.63%,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13.15%。技術市場成交合同數為22532項,比上年增長4.77%,位居全國第三位;技術成交額為789.34億元,比上年增長35.94%,位居全國第二位。電子信息、機械、石油化工、有色金屬、鋼鐵、食品、汽車和紡織等八大行業發明專利授權總量達到7119件,比上年同比增長了24.09%。

5.產業創新環境日益優化

我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相繼出臺了《湖北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綱要》、《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關于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文件,設立了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湖北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湖北省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建立省級發展專項基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汽車、裝備等重點產業發展。啟動實施了工業強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智能制造、制造業國際化、服務型制造等工程,深入推進服務業提速升級行動計劃,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新體系。引導技術、成果、人才、平臺和資金等資源向創新創業一線聚集,技術創新生態環境正日益完善。

盡管“十二五”時期我省產業發展成效顯著,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省產業創新能力發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成果轉化機制不靈活,科技對產業的貢獻率較低,許多研發成果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或中試階段;創新平臺建設分散重復,功能定位不明晰,在若干新興、交叉和戰略性領域布局較薄弱;產業創新基礎設施能力建設相對不足,對產業創新的支撐作用有待加強;創新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協同創新能力不足,創新創業支撐服務體系不完善。

(二)面臨的形勢

1.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匯融合,對產業創新能力發展提出新挑戰。當前,世界范圍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呈現革命性突破先兆。信息網絡、生物科技、清潔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技術領域交叉融合,群體性突破和顛覆性創新不斷加快,科技與產業向“智能、泛在、互聯、綠色、健康”方向融合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創新方式更加多樣化,技術創新周期縮短。創新要素在全球范圍加速流動重組,價值鏈面臨重構,多節點、多中心、多層級的全球創新網絡正在形成,主要國家紛紛推出創新戰略,謀求和鞏固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有利地位。我國既面臨著趕超跨越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被拉大差距的嚴峻挑戰。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