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09 11:1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PPP老司機
怪現狀之四:PPP咨詢公司
現在的咨詢公司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猶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因為門檻太低,結果PPP咨詢市場從藍海迅速轉化成紅海,價格也一落千丈。拿業務的渠道五花八門,靠關系的;給回扣的;低價中標等著讓中標社會資本方補貼的;有新開張,低價拿幾單練練手、積累業績經驗的;有從培訓或者其他行業轉過來的,給各地政府一個菜單,物有所值、財承、實施方案、采購文件、PPP合同每個幾萬塊,可單點、可套餐;也有提前先做完兩評一案上會評審完再進行咨詢機構采購,采購文件寫“服務期限:咨詢服務合同簽訂后2日內”等林林總總。
政府選擇了一個所謂的業內知名的咨詢公司,可能就是當地的一個分公司或者一個掛靠的團隊而已。政府覺得我花了錢找你,你應該幫我把好關。對不起,接下來上映的是無間道大劇。咨詢公司兩頭吃,一邊賺政府的咨詢費,一邊和社會資本方眉來眼去,奸情滿滿。也許反過來想,咨詢公司兩頭吃完后項目還能落地,也算是好事。有些游擊隊式的咨詢團隊,一套模板打天下,拳打政府,腳踢社會資本方,弄得三敗俱傷。
筆者接觸到了很多咨詢公司都是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任何的項目經驗、溝通技巧,就是一個背包,一臺電腦,一個word模板,一個嵌套了計算公式的excel表,就開始為地方政府的幾個億、十幾億投資項目提供服務。不接觸金融機構,不去了解市場行情,不了解行業特質,不能量身定做,做出來的報告書生氣十足,不接地氣,完全不具備可落地性。更有甚者,借如今PPP信息公開,直接“借鑒”同行成果,明明是A省某市的PPP項目,實施方案里卻出現多處B省的內容;明明是醫院PPP項目,“兩評一方案”里竟多處有“本項目為旅游業項目”的表述;明明是市政道路PPP,實施方案風險分配竟有最低需求風險;各種令人頓覺時光與神經皆錯亂的奇葩情形。某省政府一般債券利率都到4.2%了,咨詢服務報告里折現率取值3.0%。項目論證會時項目經理一臉天真爛漫:我是幫政府省錢。這位同學,PPP咨詢不適合你,財政局預算科適合你,慢走不送。
有些項目的物有所值評價就搞笑了。VFM指數好像60%才及格似的,個別項目達到80%甚至超過90%,當政府都是窩囊廢、社會資本都是救世主了;也有不比PPP模式和政府模式的,而是比垃圾焚燒和衛生填埋的,好像人們不知道高鐵比汽車快一樣……
某些項目的財承這個“剎車片”也造得挺別致。財承要超過10%的線了,各種想辦法走基金預算的套路,將財政部給人大代表的答復“政府性基金預算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可用于PPP項目”這一句當成尚方寶劍,不看“符合政策”這一前提;某縣2015預算支出30億出頭,財承按過往五年年增18%測算合作期預算支出數,搞出了一顆“大衛星”,達到數千億的傳說(比該省全省當前金額都高),傳說還是個示范項目……最近報道某省級地方財政收入造假,那支出是不是同樣水分多多,以此為依據的財評可信度要不要趁著冬季來個“折上折”?
怪現狀之五:平臺公司做社會資本方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42號):(十三) 大力推動融資平臺公司與政府脫鉤,進行市場化改制,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對已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市場化運營的,在其承擔的地方政府債務已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得到妥善處置并明確公告今后不再承擔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職能的前提下,可作為社會資本參與當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通過與政府簽訂合同方式,明確責權利關系。
近期在PPP圈內,某國字開頭的政策性銀行在某省到處對接平臺公司,要求社會資本方按照國辦發[2015]42號文的要求,與政府脫鉤,然后在PPP項目里扮演社會資本方的角色,然后就對平臺公司授信,給予貸款。筆者近期評審了一個PPP項目,方案里隱隱約約看出來有平臺公司做社會資本方的可能性。結果采購工作結束后,印證了我的猜測。這時某行出來說:哎呀,我貴人多忘事,有個事忘了提前給您說了,要想得到我的授信并拿到錢,一定不能成立項目公司,我們要直接把錢給到平臺公司。于是PPP項目貸成了企業貸,成立項目公司后的風險隔離就沒有了。不由感嘆:城會玩!
怪現狀之六:采購代理機構
目前圈子里的咨詢公司服務邊界多為兩評一案編制、市場測試、資格預審文件編制、采購文件編制、合同起草、協助談判等,多數社會資本方采購的工作交由采購代理機構負責。筆者在接觸了十幾家代理機構以后,不由感嘆:PPP如火如荼的開展了近4年了,你們這些代理機構的人都干啥去了?對PPP一無所知。政府的咨詢顧問提交過來的采購文件被采購代理機構改得面目全非,股權比例、社會資本方資格條件、采購標的完全和批復的實施方案中不一。關鍵是這個采購文件居然是專家論證會通過的、是專家論證會通過的、是專家論證會通過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016年1月1日出臺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廢止部分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31號 】廢止了《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計價格[2002]1980號),現在某紅色革命老區省份的代理機構還在嚴格執行這個收費標準,果然市場經濟時代一切還是要向錢看。
其實,還有一個機構需要燈光師過來一下:可研編制單位。項目是不是真可行,有待時間檢驗。比如全縣人口不到50萬的小縣,你可研通過一個1000噸/日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把當地人當成你一樣只制造垃圾不成?只為錢,啥事兒都點頭,可研報告任由政府甚至所謂潛在社會資本方揉搓,里面有多少貓膩,不好說、說不好、不說好。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