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湖北長江經濟帶產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

時間:2017-11-23 15:13

來源:湖北省發改委

1.強化資金保障

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和機制,為綠色發展提供融資支持。進一步完善價格和財稅體系,提高企業綠色生產的收益或加大污染成本,增加綠色投資項目的現金流和競爭力。財政政策與綠色金融相結合,通過貸款貼息或風險補償等方式,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促進資金投向綠色發展項目。綠色信貸與國家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專項相結合,優先支持綠色發展項目。積極探索各種綠色金融工具的運用,包括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

2.強化智力支撐

充分依托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智力資源和研究平臺,建立湖北產業綠色發展專家咨詢庫和咨詢委員會,為科學制定湖北長江經濟帶產業綠色發展的重大政策、制度、規劃提供決策參考。針對產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領域,依托全省重大人才工程,實施“百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扶持計劃”等引智工程,大力引進國內外優秀的行業領軍人才和技術團隊在鄂創新創業。建立產業領軍人才需求庫和信息庫,加強與人才服務機構的戰略合作,靶向引進“高精尖缺”人才,為產業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3.完善政策工具

根據實施和監督的成本效益,選擇政策工具,以多種方式分類支持綠色生產和消費。對便于量化監督的能耗和污染排放,利用價格、稅收和補助等政策,通過階梯價格調整等工具,引導調整資源消費和生產方式,提高利用效率。對于實施和監督成本較高的領域,則應發揮民間社會組織和公眾的監督配合作用。完善政府采購法,促進政府優先采購綠色產品和服務。對進入特色產業集群的企業購買土地給予優惠地價,重點項目優先列入全省重點項目庫,在用地指標上給予傾斜。

第三節 完善法制保障

1.完善生態法規體系

加強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方面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法規體系。清理修訂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政策,進一步完善發展生態產業、推進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環境承載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約束機制,在禁止開發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逐步擴大補償范圍,合理提高補償標準。建立健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擴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覆蓋面。加大環境保護督查力度,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和環境破壞賠償制度。積極配合國家做好長江法的立法工作。

2.加大執法監管力度

認真落實省人大《關于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等規范性文件精神,強化各級政府部門間協調機制,落實主責部門主體責任,按照“誰主管、誰牽頭、誰負責”原則,加強行政監管;建立環境司法專門化制度,推動省市兩級公檢法三機關設立環境專門機構,推進環境聯動司法和聯動執法;完善生態保護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機制,聯合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定期曝光違反負面清單管理的企業。建立企業環保信用檔案制度,對失信企業要加大處罰和責任追究力度。通過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嚴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的準入和轉移。

3.強化環保執法

完善企業環境在線監控設施硬件設施建設,實施在線超標預警,將所有數據實時的傳遞至數據庫系統,進行匯總、分析。加強環境監察的日常監管,做到“人技并舉,雙管齊下”,杜絕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確保環境安全。健全環境信息公布制度,全面推進網格化管理,接受社會監督。

第四節 創新體制機制

1.完善綠色標準體系

健全綠色市場體系,增加綠色產品供給,統一綠色產品內涵和評價方法,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創新綠色產品評價標準供給機制。圍繞產業鏈全過程,涵蓋原材料選擇、產品及工藝設計、生產加工、銷售運輸、廢棄物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環節,從能源消耗、資源消耗,以及對環境產生影響等維度,制定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清潔生產、循環利用、污染物排放、環境監測等強制性標準,通過不斷提升節能環保門檻倒逼各級政府、企業轉型升級。培育專業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對綠色生產和服務活動的風險和效果開展評估。

2.構建綠色化的統計制度

加快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目錄,細化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分類;圍繞產業鏈全過程,從能源消耗、資源消耗、對環境產生影響等維度,構建產業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建立環境信息的監測和共享機制。加快整合各地區和各部門的環境統計口徑,依據主體功能區制定差異化的生態環境監測標準,構建統一的環境數據共享平臺,提高負面清單管理的透明性。同時,根據環境監測數據動態調整和優化負面清單項目。

3. 創新生態環保投資運營機制

積極開展碳排放權、排污權、節能量等交易試點,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規范排污權交易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染減排和排污權交易。加快調整主要污染物排污費征收標準,實行差別化排污收費政策。加快碳排放權交易制度試點,探索森林碳匯交易,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鼓勵和支持社會投資者參與碳配額交易,通過金融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調整不同經濟主體利益,有效促進環保和節能減排,逐步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權的形成機制、分配機制、交易機制、價格形成機制、登記核查機制和市場監管機制等六大機制。

4、構建綠色化的考核評價制度

進一步強化綠色發展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加強監督檢查,保障規劃目標和任務的完成。針對不同的功能區域定位,分類建立區域發展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加大化石能源消耗、新能源利用、資源節約、清潔生產、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權重,合理降低GDP權重;根據不同區域的能源、資源秉性和發展階段,優化考核評價標準。完善干部考核評價任用制度,建立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環境責任的任期審計和離任審計,對造成嚴重污染環境、嚴重破壞生態的實行終身追責。

1...45678910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