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02 15:27
來源:廣東肇慶市政府
3.從省內看,強化改革創新為環保產業提供新支撐。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先后發布《印發關于加快廣東省環保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粵府〔2012〕36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粵府辦〔2014〕41號)等政策文件,明確提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并結合全面深化改革、鼓勵創新創業等最新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節能環保產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017年4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實施方案》,節能環保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列入重點支持發展的領域,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4.從肇慶看,經濟社會轉型為環保產業帶來新機遇。
當前,肇慶市正處在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加速期、內涵增長和綠色發展的轉型期,經濟呈現持續較快發展勢頭,但產業結構重型化將導致更高的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同時城鎮化加速發展,將伴隨城市用地規模擴大,農業轉移人口落戶以及城市機動化交通增長等現象,對能耗和環保也將產生影響,資源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依然十分嚴峻。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實現高質量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將其打造成為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形成肇慶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并為其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此外,肇慶市正在大力建設和發展肇慶新區,節能環保產業作為肇慶新區重點發展的五大核心產業之一,啟迪環保科技城(肇慶)和中丹環保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的加快建設,將帶動全市環保技術裝備制造業及環保服務業快速發展,為環保產業發展壯大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
(四)挑戰
1.環保產業資金投入與需求矛盾日益突出。
隨著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相繼實施,肇慶市環保治理市場需求將持續增大,環保產業發展將不斷加快,環保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重點工程項目實施建設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且呈現逐年增加的發展態勢。由于肇慶市尚未建立以社會資本為主、多元化投入相結合的環保產業投融資體系,一方面隨著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持續增加的環保投入給財政支出帶來較大壓力;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多元化投融資渠道,環保產業資金投入仍然偏低。未來一段時期,肇慶市環保產業資金投入不足與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之間矛盾仍較為突出,將對環保產業持續快速發展造成較大影響。
2.環保產業“一窩蜂”同質化競爭形勢嚴峻。
通觀全國環保產業的發展現狀,正面臨“一窩蜂”同質化惡性競爭的嚴峻形勢。全國多地未充分結合當地實際,盲目跟風發展環保產業,相互爭奪同一資源;而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大多“單打獨斗”,正陷入“紅海”中同質化惡性競爭,雖然環保產業是朝陽產業,但一窩蜂的加入戰局很容易造成市場飽和。未來一段時期,肇慶市如何充分結合自身實際,通過科學探索、創新實踐,為環保產業開辟一條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之路,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3.傳統資源循環利用領域受到國家政策沖擊較大。
肇慶市傳統資源循環利用行業主要原料為進口固廢,企業通常政策依賴度高、抗風險能力差,有政策支持時企業發展相對較好,一旦政策、市場或價格發生變化,如不能適應市場快速發展的要求,企業將面臨倒閉或停產風險。特別是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國辦發〔2017〕70號)、國家六部委《關于聯合開展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廢舊衣服、廢家電拆解等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的通知》(環辦土壤函〔2017〕1240號)等政策文件的相繼發布實施,國家對資源綜合利用政策收緊,尤其對進口廢物(廢金屬、廢塑料等)禁止或嚴格限制,當前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肇慶市大部分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經營方式粗放,生產工藝設備低端,產業鏈條短、產品單一,同質化惡性競爭現象明顯,規模大、競爭強、效益好的大型企業較少,市場競爭力普遍偏弱。未來一段時期,在當前國家最新政策要求下,肇慶市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總體布局,按照“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總體目標要求,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積極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重點工程為依托,以提高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水平為重點,加強宏觀指導,完善政策機制,加大資金投入,突出自主創新,培育規范市場,增強競爭能力,打造環保產業集群,將環保產業培育成為新興支柱產業。
(二)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統籌規劃。
堅持因地制宜,根據肇慶市的突出環境問題,科學制定整治規劃,確定適合本地的整治重點和措施。堅持統籌規劃,抓好環境整治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統籌。
2.標本兼治,注重長效。
加強源頭管控,剖析問題根源,注重設施配套,建立完善功能,落實治本措施。堅持整治、建設與管理并重,以整治促建設、以建設促管理、以管理促規范,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切實鞏固整治成果。
3.政府引導,科學布局。
有效發揮政府對環保產業發展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完善產業相關政策激勵及約束機制,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引導產業規范有序發展。強化規劃引導,加強頂層設計與鼓勵基層探索相結合,全面整體推進環保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4.市場主導,自主創新。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滿足環保市場需求。堅持把創新驅動擺在環保產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環保技術創新體系,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和引進吸收再創新能力,強化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提升環保產業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