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11 14:02
來源:中共中央辦公廳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依托江西省生態優勢和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良好工作基礎,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李克強總理指出,江西要努力在加快改革開放中推動形成發展新格局,在經濟升級中走出發展新路子,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綠色發展,繼續加強生態建設,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江西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面臨著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壓力。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江西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有利于發揮江西生態優勢,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探索中部地區綠色崛起新路徑;有利于保護鄱陽湖流域作為獨立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探索大湖流域保護與開發新模式;有利于把生態價值實現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生態保護與生態扶貧雙贏,推動生態文明共建共享,探索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以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為導向,以機制創新、制度供給、模式探索為重點,積極探索大湖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開辟綠色富省、綠色惠民新路徑,構建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格局,努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二)戰略定位
1.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樣板區。把鄱陽湖流域作為一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統籌山江湖開發、保護與治理,建立覆蓋全流域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深入推進全流域綜合治理改革試驗,全面推行河長制,探索大湖流域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模式,為全國流域保護與科學開發發揮示范作用。
2.中部地區綠色崛起先行區。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長江經濟帶建設、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實施,加快綠色轉型,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全領域,建立健全引導和約束機制,構建綠色產業體系,促進生產、消費、流通各環節綠色化,率先在中部地區走出一條綠色崛起的新路子。
3.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創新區。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和水資源管理制度,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創新監測預警、督察執法、司法保障等體制機制,健全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評價考核機制,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協同共治的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
4.生態扶貧共享發展示范區。推動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與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等深度融合,探索生態扶貧新模式,進一步完善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立綠色價值共享機制,引導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成果。
(三)主要目標。通過改革創新和制度探索,到2018年,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河湖保護與生態修復、綠色產業發展、生態扶貧、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到2020年,建成具有江西特色、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更加完善,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更加健全;基本建立有利于綠色產業發展的制度,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綠色產業發展導向牢固樹立,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初步走出一條綠色崛起新路子;基本建立質量優先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城鄉一體、氣水土協同的監管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建立綠色價值全民共享制度,生態扶貧取得決定性成果,生態產品價值得到更多實現;基本建立體現綠色政績觀的評價考核制度,激勵約束并重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得到普遍施行,為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造一批典型經驗和成熟模式,在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通過試驗區建設,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提高到85.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1%以上,鄱陽湖流域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全面消除Ⅴ類及劣Ⅴ類水體,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顯著下降,縣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2.8%以上,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以下,濕地面積不低于91萬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6.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溫室氣體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下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使江西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人民群眾的生態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基本建成。
三、重點任務
(一)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與綜合治理制度體系。尊重并順應鄱陽湖流域自然規律,深入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探索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流域綜合管理、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制度。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