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09 15:34
來源:廣東省環保廳
(六)完善重點污染源監測網絡。
1.深化重點污染源監測。督促各地市環保部門確定并發布年度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升級廣東省重點監控企業環境公開信息發布平臺,向社會公開企業自行監測信息。在廣東環保公眾網公開各地監督性監測信息。擴展升級省級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平臺,監控企業由800多個擴展至4000個以上,增加網絡接入、視頻監控、工況全過程監控等功能。督促重點排污單位建設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系統,開展現場執法檢查,規范在線監測系統運行管理。開展東莞、珠海、茂名、湛江四市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預警體系建設。2018年底前,建成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危險廢物“能定位、能查詢、能跟蹤、能預警、能考核”全過程信息化監管。
2.拓展對移動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的監測與統計工作。組織開展船舶、非道路移動機械研究性監測。加強對重點流域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監督監測,以及對畜禽養殖等農業污染源的統計。
(七)初步建成全省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
1.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項目咨詢,做好整體頂層設計。建設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中心(一期),將歷年來省本級環境監測部門收集和產生的數據整理入庫,接入當前常規運行的業務系統,并提供查詢檢索、綜合展示、數據分析、共享開放等功能。建設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管理平臺(一期),將氣象、水利、工商等部門的動態數據接入,形成完整、權威、實時的全省環境監測管理支撐平臺,對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進行一盤棋式的綜合管理。與大型互聯網企業合作開展環境大數據智能分析,為監管部門、企業、公眾、社會機構提供有效的環境數據產品與服務。
2.推進廣東省環境監測過程管理平臺建設(一期)。以統一的大數據中心和統一的標準規范為基礎,實現監測任務從計劃到采樣、實驗室、出報告等各個環節的全過程監管、全過程溯源,逐步建立全省環境監測技術人才庫、儀器設備庫、分析方法庫、監測數據庫等。
(八)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綜合創新能力。
1.開展環境監測機構能力建設。2018年底前,省環境監測中心完成實驗室和監控中心升級改造。加強全省各級環境監測機構能力建設,重點突出土壤監測能力建設。
2.促進環境監測科研創新。開展二噁英生物快速篩選、新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環境監測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建成環境與健康專項調查示范和技術中心。
3.提高監測人員綜合素質與能力水平。完善全省環境監測培訓體系,初步形成全省統一的環境監測培訓教材體系和培訓師資庫,加強對各級環境監測機構技術人員的培訓。
(九)進一步完善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制度體系。
按國家總體部署,完成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健全監測與監管執法聯席會議制度,完善監測與執法聯動工作規程。研究制定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相關政策。將環境監測納入粵港澳環境合作機制,維護及優化粵港澳珠三角區域空氣監測網絡。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生態環境監測網絡2017-2018年建設項目表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