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8 14:14
來源:廣西省河池市政府
日前,廣西河池市政府印發《河池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工作方案》,提出了“先行區建設年限為2016-2020年。先行區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先行區全面摸清土壤污染底數,建立健全土壤環境管理體制,有效管控土壤環境風險,在土壤污染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土壤污染防治模”的總體目標。具體全文如下:
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工作方案的通知
(河政辦發〔2017〕24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和駐河池中直區直市直各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工作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工作方案
(備案稿簡本)
河池市人民政府
2017年3月
長期以來,有色金屬產業作為河池市支柱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導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比較突出,環境風險防控形勢不容樂觀。2014年以來,市委、市人民政府充分利用國家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契機,向環境保護部爭取將河池市列為全國六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之一,通過資金支持和示范帶動,推動河池市環境保護工作快速發展。2016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并將河池市作為全國六個先行區之一,要求河池市政府編制先行區建設方案,并于2016年底前,按程序報送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備案。
一、現狀與基礎
“十二五”以來,河池市環境質量狀況在不斷改善。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良好,189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占73.54%;全市區域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較好,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占總數的82.81%;全年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全年達標天數311天,優良率為85.2%。“十二五”期間,河池市獲中央、自治區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專項資金73392.4萬元,實施了114項污染源綜合防治、民生應急保障、歷史遺留類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成效顯著。
但全市土壤污染防治狀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市整體土壤污染狀況不清楚。2013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表明,全市重度污染點位比例近10%;中輕度污染比例約11.7%;輕微污染比例為11%。但河池市土壤金屬背景值偏高,現有評價方法和結論難以科學準確反應整體土壤質量狀況。二是南丹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嚴重,影響到農產品安全。南丹縣重點區域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研究報告表明,在麻陽、芒場、城關、車河、大廠周邊農產品存在鎘、鉻、汞等重金屬污染,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是鎘,評價為重污染、中污染和輕污染的比例分別占全部采樣數量點的11%、13.2%和11.8%;其次是鉻,評價為重污染、中污染和輕污染的比例分別占全部采樣數量點的5.1%、14.7%和30.1%。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大環江流域由于尾礦庫潰壩導致上、中、下游部分農田農產品存在鎘、鉛和砷超標問題。都安瑤族自治縣高嶺、澄江、保安、東廟等鄉鎮玉米籽粒重金屬存在超標,其中高嶺、地蘇和東廟三個鄉鎮鉛超標;九渡鄉、地蘇鄉部分玉米籽粒砷超標。三是河池市歷史遺留高環境風險場地或土壤問題比較突出。全市尾礦庫83座,無安全生產許可證的24座,土壤環境風險較高;26個歷史遺留砒霜場中的部分廢渣尚未得到安全處置,造成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風險尚未得到有效管控。
河池市土壤污染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天然來源。有色金屬成礦帶是導致河池市土壤金屬背景值偏高的天然原因,喀斯特石漠化、酸性土壤和酸雨是加速河池市土壤重金屬擴散的外在因素。二是人為活動。有色金屬采選冶等人為活動是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河池土壤污染具有四個特點:一是河池市土壤鎘背景值偏高,在無礦產資源分布、無有色金屬產業分布的天峨、東蘭、都安等長壽之鄉地區,鎘依然超標多倍;二是河池市土壤污染以鎘、砷、鉛、銻、鉈等重金屬為主要因素;三是河池市喀斯特地貌加大土壤污染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全市巖溶面積占地區總面積的66%,現有162條地下河,地下水點1326個。土壤污染很容易以水為介,通過地下河影響到下游。四是地理條件和產業布局決定了土壤污染防控的系統性。從全市來看,天峨縣、鳳山縣、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屬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屬于自治區重點生態功能區需要重點保護;宜州市撤市設區需要合理規劃、科學開發;南丹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金城江區既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又要防范新的土壤污染。此外,從區域流域角度來看,刁江流域、大環江流域上、中、下游流經多個縣(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需要統籌考慮,系統設計。
河池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主要包括技術和管理。在技術層面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科學準確評價與區別高背景值與輸入性污染的關系、土壤高背景或土壤污染與農產品超標的關系。二是需要從全局或區域流域角度科學識別和優先解決高風險土壤污染問題,利用地下水、地表水資源豐富這一特點,建立水質與土壤污染的關聯,合理安排相關項目。三是開展河池市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共性技術篩選,總結出基于區域或流域土壤風險預警及管控技術路線,歷史遺留砒霜廠、有色金屬尾礦庫、鉛鋅冶煉污染土壤風險管控與治理修復技術路線,酸性土壤鎘輕微污染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度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的技術路線。在管理層面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項目管理模式改革,如何解決項目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前期投入無保障,項目庫建設難,項目質量低,項目實施監管難、項目驗收評估難等問題;二是如何解決農用地種植結構調整、風險管控、治理修復與保障農民切身利益之間關系,實現“收入不減少,風險管控好”的目標;三是如何解決先行區建設與帶動土壤污染防治相關藥劑、裝備等環保產業發展問題,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贏。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