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04 16:19
來源:陜西省環保廳
(七)生態環境保護工程
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開展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淤地壩系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地保護工程和關中地區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提升全省森林覆蓋率2%以上,加強濕地自然保護區及濕地公園建設,使全省50%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保護和改善大熊貓、朱鹮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植物棲息地,建立3個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10個觀測樣區,建設全省自然保護區群遙感監測網絡及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數據庫,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監管。
(八)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工程
推進全省環境監測、監察、執法、應急、宣教、信息和輻射管理等基礎能力建設,不斷提升環境監管能力。推進我省生態環境大數據體系、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和決策支撐體系建設。加強縣級執法機構的調查取證儀器設備配置,到2017年,80%以上的環境執法機構要配備使用便攜式手持移動執法終端。加強宣教能力建設和人員培訓,推動形成社會多元共治的環保格局。建設環境監測人員培訓和考核中心,制定全省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人員五年培訓計劃,提升監測水平。
第十一章 構建長效機制,加強組織實施
本規劃是今后五年全省環境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履行環境保護責任的重要依據。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
各地政府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將規劃目標指標、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到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體系。各市、縣(區)政府建立由政府統一領導下的部門分工協作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強化各地政府及主要負責人的環保責任,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省級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強化責任、加強溝通、通力合作,形成省、市、縣(區)分級管理,部門相互協調,上下聯動,良性互動的工作機制,落實企業治污主體責任。
第二節 分解任務計劃,狠抓規劃落實
將規劃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逐級分解落實到各地方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推動形成職責明晰、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推動規劃順利實施,既要充分落實污染企業的主體責任,又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完善政策目標體系,執行責任體系和考核監督體系,科學合理編制專項規劃和年度計劃,分領域、分階段落實本規劃提出的目標和任務,保障規劃有效實施。
第三節 完善經濟政策,拓寬投資渠道
落實政府環保投入責任,加大各類專項資金在環保領域的投入力度。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爭取多渠道籌措資金,強化各級財政對規劃的順利實施的保障作用。準確把握國家相關資金投入政策導向,積極爭取中央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積極爭取金融機構貸款,加大環保產業招商投資力度,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吸引社會民間資金投入環境保護領域。強化企業責任意識,落實企業環保投入。積極拓寬利用外資渠道,爭取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無償援助和優惠貸款。
第四節 重視科技支撐,提高治理成效
充分發揮我省科研優勢,加大投入,引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科研力量開展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相關重大課題研究和相關技術創新。加強環境管理決策支撐科學研究,開發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開展多污染物協同控制的方法技術研發與示范,加快技術創新示范,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的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創新隊伍,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增強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
第五節 開展評估考核,實時跟蹤管理
加強規劃實施的定期檢查和評估,每年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調度檢查,公布規劃主要任務實施進展情況、環境指標完成情況,根據評估結果及需求變化,適度調整規劃目標和任務。在2018年底和2020年度,分別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和終期考核,評估和考核結果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對社會公布,并作為考核各地政府工作績效的重要內容。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