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18 23:39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 李堅 湯明旺
近日,《環境保護部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發布,引起各方關注。此項政策的出臺,會為第三方治理,特別是工業污染領域第三方治理市場打開快速發展的大門。中國水網為此采訪了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他表示,該文件發布得很及時。在國家環境管理體制改革和產業轉型發展的背景下,環境治理問題已經成為一大痛點。第三方治理是環境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政策明確了責任劃分,把過去監管者、污染者的雙重關系變成了有第三方和公眾參與的社會關系,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的一個重大邁進。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 傅濤
他認為政策有以下幾大亮點。
亮點一:明確環境污染治理“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導向
傅濤認為,這個政策強調環境污染治理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對環保產業的發展是一大利好,為環境服務產業發展打開了一個重要的窗口。最重要的是它明確了各方責任,可以解決之前很多有關的爭論。排污者仍是主體單位,第三方治理單位承擔環境服務合同約定的相應責任。政策既提出了在重點區域的示范,包括京津冀、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也提到了重點行業,包括造紙、建材、鋼鐵等15個高污染行業進行重點突破,探索實施限期第三方治理。限期第三方治理應該會很快明確具體期限,并在京津冀等地率先實施推進,各地將陸續出臺詳細、可操作的實施方案或實施細則。
亮點二:體現環保管理思路和實施模式創新
中國水網也注意到,政策明確提出支持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排污權交易,這在國內環保管理上是一個很大的創新。支持第三方治理單位通過合同約定,參與排污權交易,合理分享排污單位排污權交易收益,有利于激活國內排污權交易市場。
傅濤表示,這一政策本質上是鼓勵創新,已體現出區域第三方治理的大趨勢。政策強調以工業園區等工業集聚區為突破口,鼓勵引入第三方治理單位,對區內企業污水、固體廢棄物等進行一體化集中治理。環保監管和執法力度明顯加強,明確提到限產、停產、關停等強制措施。
傅濤認為,這一政策也強調開展示范,建立項目庫,編制典型案例目錄。建議國家動員社會力量,盡快組織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鼓勵地方政府制定特定領域的第三方治理實施導則。在落地上建議在特定區域、特定行業的第三方治理進行示范突破。鼓勵地方積極申報試點,鼓勵地方成立產業引導基金。
亮點三:鼓勵設立綠色發展基金
傅濤認為,這一政策提出綠色金融創新,鼓勵地方設立綠色發展基金,而非環保基金,其范圍比以前更廣,有利于地方落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他認為,綠色發展基金骨子里是發展,是為污染企業解決發展的問題。
傅濤向中國水網表示,關于工業污染的存量問題,因為排污主體難以確認等原因,政府應當承擔相應的治污及付費責任。第三方治理與市政環保的優化、聯動、共享機制很重要,不能孤立看待污染治理問題。兩者還有拆的過程,特別是要在技術上進行拆分,才能實現高效治理。
值得關注的是,該政策還提出“在環境污染治理公共設施和工業園區污染治理領域,政府可作為第三方治理委托方”,可能在這些領域會催生一些第三方治理PPP的市場機會。
【附】《環境保護部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計劃單列市環境保護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
為加快推進和規范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簡稱第三方治理),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4〕69號)要求,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快實施一批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以環境污染治理“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向,推動建立排污者付費、第三方治理與排污許可證制度有機結合的污染治理新機制,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不斷提升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排污者擔負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排污者擔負污染治理主體責任,并根據污染物種類、數量和濃度,承擔污染治理費用。第三方治理單位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以及排污單位的委托要求,承擔合同約定的污染治理責任。排污者與第三方治理單位通過合同約定,建立相互督促、共同負責的市場運行機制。
堅持監管執法和信息公開相結合。全面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監管和環保執法,著力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第三方治理市場環境,全面推進第三方治理信息公開,積極引導新聞媒體、公眾和民間機構參與環境污染治理監督。
堅持政策引導與先行先試。在堅持市場化運作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完善綠色金融、項目儲備庫、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目錄等政策措施,對第三方治理進行引導和支持,并開展試點示范,及時推廣成熟經驗及做法。
二、明確第三方治理責任
(三)責任界定。排污單位承擔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可依法委托第三方開展治理服務,依據與第三方治理單位簽訂的環境服務合同履行相應責任和義務。第三方治理單位應按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及合同要求,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合同約定的責任。第三方治理單位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還應當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在環境污染治理公共設施和工業園區污染治理領域,政府作為第三方治理委托方時,因排污單位違反相關法律或合同規定導致環境污染,政府可依據相關法律或合同規定向排污單位追責。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