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10 14:04
來源:廣西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推進建筑節能。
1.新建建筑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城市規劃區內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全區各地要采用綠色建筑標準開展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竣工質量驗收。強化對高等級綠色建筑和運營標識的引導,加強對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建設情況的跟蹤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綜合效益。到2020年,城市規劃區內綠色建筑占當年新建建筑比例達到100%(不含工業建筑),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30%以上。
2.推進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鼓勵既有建筑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改造,并與城市綜合改造、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相結合,發揮綜合效益;大力推廣應用符合廣西地方實際情況的新型節能技術、材料和產品。
3.開展大型公共建筑和高耗能建筑節能改造。支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對公共建筑進行節能改造,開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試點等創建活動,進一步完善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體系,推進公共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及能效公示工作。
4.鼓勵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應用可再生能源。鼓勵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中采用太陽能、空氣能、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動發展太陽能光伏等分布式能源,打造集中連片示范區。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到2020年城鎮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消費比重顯著提升。
5.提高建筑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以裝配式建筑為重點,整合設計、生產、施工等環節,加快發展以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成品化裝修、信息化管理為特征的現代化建筑產業,推進建筑工程節能、環保、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推動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
專欄3建筑領域節能工程
新建建筑廣泛采用建筑節能技術和產品,大力推廣低能耗、超低能耗等綠色節能建筑,實施建筑節能示范工程(小區)、綠色建筑(運營標識)示范工程、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等,擴大節能技術示范面積。實施既有辦公樓、商場、賓館等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推進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測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太陽能、空氣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城鄉建筑領域的規模化、一體化應用,推廣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再利用。應用高強鋼和高性能混凝土;大力推廣應用綠色、節能、環保等新型建材。
(三)強化交通運輸節能降耗。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加快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高效運輸組織模式。推進運輸裝備專業化和大型化,鼓勵淘汰老舊高能耗車輛、船舶和作業機械,推動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推廣應用節能環保車船,優化交通運輸能源消費結構,提升交通運輸裝備能效水平。推進綠色交通城市、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等試點示范項目創建,優先支持重點節能低碳技術和產品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節能降耗。2015—2019年,廣西新增及更換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比重按國家要求分別達到10%、15%、20%、25%和30%以上。到2020年,營運客車、營運貨車、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和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較2015年分別下降3%、4%、4%和3%。
專欄4交通運輸領域重點節能工程
綠色交通示范項目創建。推進桂林、柳州綠色交通城市,柳州至南寧、樂業至百色綠色公路等試點示范項目創建工作,實施完成配套項目和具體支撐項目建設并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
節能環保運輸裝備推廣應用工程。推廣高效節能汽油機和柴油機,鼓勵使用新能源、混合動力、天然氣等節能環保車船。西江干線推廣使用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等。支持節能環保車船使用相關配套設施。
靠港船舶岸電使用工程。優先推進港作船舶、公務船舶靠泊使用岸電,重點在西江干線、北部灣港集裝箱、客滾和郵輪專業化碼頭建設船舶岸電設施。
(四)實施農業農村節能降耗。逐步淘汰老舊農業機械,推廣農用節能機械、設備和漁船,發展節能農業大棚。繼續推進農業水利排灌機電設施和老舊農用機械的節能技術改造。加快養殖池塘改造和循環水設施配套建設,推廣水質調控技術與環保設備。結合農村危房改造穩步推進農房節能及綠色化改造,推動城鎮燃氣管網向近郊農村延伸和省柴節煤灶更新換代,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發展生物質能、太陽能、空氣能、淺層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和推廣液化石油氣等商品能源解決農村生活用能。科學規劃農村沼氣建設布局,加強沼氣設施的運行管理和維護。
(五)推動商貿流通領域節能降耗。推動零售、批發、餐飲、住宿、物流等企業建設能源管理體系,建立綠色節能低碳運營管理流程和機制,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設備,推動照明、制冷和供熱系統節能改造。貫徹綠色商場標準,開展綠色商場示范,鼓勵商貿流通企業設置綠色產品專柜,推動大型商貿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繼續推進綠色飯店建設。加快綠色倉儲建設,支持倉儲設施利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鼓勵建設綠色物流園區。
(六)抓好公共機構節能降耗。加強公共機構節能低碳管理,建設公共機構節能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公共機構能源審計、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共機構節能聯絡員制度,加快推進能耗監測平臺和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制定公共機構重點領域合理用能指南和節約型公共機構考核評定標準。創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引導數據中心節能環保水平全面提升,實現能源效率最大化和環境影響最小化。
對新建、改擴建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進行能效對標,嚴格執行現行節能強制性標準和綠色建筑標準。嚴格新建建筑節能評估審查,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加強施工建設和裝修過程的節能監管。落實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激勵機制,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力度,推進公共機構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將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加強用電管理,節約照明用電,減少辦公設備電耗和待機能耗,降低空調用電負荷。加快推進公共機構配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到2020年,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由2015年的8.41千克標準煤/平方米下降至7.56千克標準煤/平方米以下,五年累計下降10%。
開展公共機構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推廣。建立公共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機制,實施綠色照明工程和綠色數據機房改造,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和節水型單位建設。到2020年,全區公共機構綠色高效照明燈具使用率達100%。
專欄5公共機構節能工程
公共機構綠色建筑與節能工程。推動黨政機關辦公和業務用房、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建筑新建項目,全面執行工程建設節能強制性標準和綠色建筑標準。推進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推廣節能門窗、設備、潔具;加強信息中心、設備用房、地下車庫等重點用能區域的改造。推廣應用智能插座、智能燈具、智能空調等新產品,降低辦公用能設備待機能耗。建設能源管理平臺,實行集中計量、動態管理和智能化控制,降低能耗和運管成本。
公共機構綠色照明節能工程。逐步淘汰能效較低的節能燈,新采購燈具一律應用發光二極管(LED)燈。地下車庫、樓道、洗手間等公共機構區域燈具安裝感應裝置,分時分區設置開啟、關閉條件。
四、合理控制能源消費推進管理節能
(一)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落實全區各設區市能源消耗總量控制措施,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作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重要手段,對能耗增量(增速)超過年度控制目標的地區,限批緩批新建高耗能項目能評審批。新建高耗能項目能效水平必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加強高耗能行業能耗管控,繼續嚴格執行高耗能產品的強制性能耗標準,在電解鋁和水泥行業落實階梯電價、差別電價等價格政策,對超能耗(電耗)產品實行懲罰性電價政策。嚴格控制沿海地區“兩高”項目的產業布局,沿海地區原則上不再核準或備案新的鎳鉻合金、鐵合金、造紙、瀝青等“兩高”擴大產能的項目。
(二)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和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行動,推動重點用能單位建設能源管理體系,健全能源消費臺賬,完善能源計量體系,帶動行業整體能效提升。完善重點行業企業的節能管理制度,加強對冶金、有色、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造紙、制糖等重點耗能行業及年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節能監督管理。開展“萬家”重點用能單位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重點用能單位要圍繞能耗總量控制和能效目標,對用能實行年度預算管理。依法開展能源審計,組織實施能源績效評價,開展能效對標和節能自愿活動,發掘企業節能潛力,構建能效提升長效機制。健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和預警監控機制,對全區工業能耗增速或增量目標實行精細化管理,制定預警控制線,通過工業節能重大指標月(季)度預報系統,動態分析評估預警調控效果,實施合理用能的日常監控制度。圍繞中小工業企業節能管理,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組織開展節能服務公司進企業活動,引導第三方節能服務機構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積極參與中小企業節能項目建設,全面提升中小企業能源管理意識和能力。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