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10 14:04
來源:廣西人民政府辦公廳
第四節 完善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
一、加快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堅持自主創新,啟動廣西生態環保產業科技重大專項,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突破技術瓶頸。組織開展低品位余熱發電、小型燃氣輪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細顆粒物治理、廢物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治理等共性、關鍵和核心技術攻關。以酒精、淀粉、電力、鋼鐵、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和交通運輸等領域為重點,加快節能減排成套裝備研發生產和產業化。繼續實施能源分質梯級利用、污染物防治和安全處置等綜合示范項目。支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多種形式的產學研戰略聯盟,引導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研發投入。
二、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系統集成應用
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節能環保技術,有計劃、有重點推廣成熟節能減排技術。加快節能減排降碳技術集成應用,選擇具有示范作用、輻射效應的園區和城市,統籌整合鋼鐵、水泥、電力等高耗能企業的余熱余能資源和區域用能需求,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形成產業鏈完善、競爭優勢突出、系統創新能力較強的節能裝備制造集聚區,提高關鍵技術裝備本地化配套能力。加快綠色建筑相關技術研發推廣,加強綠色建筑技術標準規范體系研究,開展綠色建筑技術的集成應用示范。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發展和應用,促進綠色建筑發展,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推進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貴港市、欽州市、玉林市、柳州市魚峰區、鹿寨縣等“六市一區一縣”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
三、完善節能減排創新平臺和服務體系
加快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培育壯大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動建立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檢測認證服務機制。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節能減排科技企業和服務基地,建立一批節能科技成果轉移促進中心和交流轉化平臺,組建一批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研究基地(平臺)等。建立節能減排技術遴選、評定及推廣機制。加快引進國外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裝備,推動區內節能減排先進技術裝備“走出去”。
第五節 加快人才培養與能力建設
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制定節能減排培訓綱要,實施培訓計劃,依托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等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加強對全區各級領導干部和政府節能管理部門、節能監察機構、用能單位相關人員的培訓。加強自主創新支撐體系建設,緊密結合政、產、學、研、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節能科技研發和產品設計隊伍,打造節能科技創新的智力優勢和人才高地。堅持創新驅動,以科技創新提高節能標準水平,促進節能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重點學科、特色專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資源,聯合培養人才。
二、強化節能減排能力建設
繼續加強節能計量、統計和監測能力建設,重點用能單位設置專業節能管理崗位,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人員和用能計量器具。積極推進重點用能企業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完善能源統計指標體系和監測體系,建設重點用能單位能耗數據在線監測系統,實現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實時監測;建設廣西節能管理信息系統,提高節能工作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節能目標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實現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實時動態監測。建立健全節能管理、監察、服務“三位一體”的節能管理體系,加強政府節能能力建設,完善機構,充實人員。加強節能監察機構能力建設,配備監測和檢測設備,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執法能力,建成自治區、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健全環保監管體制,開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試點,推進環境監測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污染源監測、機動車污染監控、農業源污染檢測和減排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減排監控體系。進一步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系統,確保監測系統穩定運行,提高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有效傳輸率、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公布率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結果公布率。
三、完善預警體系建設
全區各級人民政府應研究制定確保完成節能減排降碳目標的預警調控方案,根據形勢適時啟動。定期公布各地區、重點行業、重點單位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發布預警信息,及時提醒高預警等級地區和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強化督促指導和幫扶。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建立設區市報告、自治區級核查、國家審查的減排管理機制,鼓勵引入第三方評估;加強重點減排工程調度管理,對環境質量改善達不到進度要求、重點減排工程建設滯后或運行不穩定、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地區及時預警。
第六節 強化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
一、嚴格節能減排降碳監督檢查
組織開展節能減排降碳專項檢查,督促各項措施落實。強化節能環保執法監察,加強節能審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大對重點用能單位和重點污染源的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用能和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公布違法單位名單,發布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信息,對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公開通報或掛牌督辦,確保節能環保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準有效落實。強化執法問責,對行政不作為、執法不嚴等行為,嚴肅追究有關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負責人的責任。
二、推行綠色消費
倡導綠色生活,推動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加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堅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開展舊衣“零拋棄”活動,方便閑置舊物交換。積極引導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消費,積極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效家電、節水型器具等節能環保低碳產品,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限制過度包裝,盡可能選用低揮發性水性涂料和環境友好型材料。大力推廣綠色低碳出行,倡導綠色生活和休閑模式。
三、倡導全民參與
推動全社會樹立節能是第一能源、節約就是增加資源的理念,開展節能減排管理和技術培訓,將節能減排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深入開展全民節約行動和節能減排“進機關、進單位、進企業、進軍營、進商超、進賓館、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農村”等“十進”活動。政府機關帶頭節能,每年在全區開展節能環保宣傳周和低碳日活動,定期舉辦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推介會、經驗交流會和成果展示會,提高全社會開展節能減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制播節能減排公益廣告,創建一批節能環保宣傳教育示范基地,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參與節能減排的社會氛圍。發展節能減排公益事業,鼓勵公眾參與節能減排公益活動。發揮中國—東盟合作橋頭堡作用,加強節能減排國際合作。
四、強化社會監督
充分發揮電視、報刊、網絡、廣播等新聞媒體的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報道先進典型、經驗和做法,曝光違規用能和各種浪費行為,實時公布全區各設區市污染減排進展和環境質量狀況。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引導公眾評污,及時準確披露各類環境信息,擴大公開范圍,保障公眾知情權,維護公眾環境權益。依法實施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可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附件1:廣西“十三五”時期各設區市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
附件2:廣西“十三五”時期各設區市二氧化硫總量控制計劃
附件3:廣西“十三五”時期各設區市氮氧化物總量控制計劃
附件4:廣西“十三五”時期各設區市化學需氧量總量控制計劃
附件5:廣西“十三五”時期各設區市氨氮總量控制計劃
附件6:廣西“十三五”時期各設區市降碳目標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