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28 09:1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琪
以美國危廢行業發展的30年歷史作為借鑒,我國危廢行業也將經歷“藍海—紅海—沙漠之花”的歷程。
相對于中國而言,美國危廢處理行業起步較早。美國危廢產業的三十年發展史經歷了從藍海到紅海再到沙漠之花的過程。
第一階段、藍海階段(1980年代-1990年代初)十年大繁榮
化工工業是美國危廢產生的主要行業,在十年大繁榮時期,危廢產業和與之緊密相關的化工工業同處于上升期,危廢產量逐年增加。同一時期,有技術優勢的大型企業占據了市場先機,大化工企業自行處理量占有絕對優勢,專業化危廢處置公司占據市場規模較小,但開始逐步崛起。在此階段,美國政府大力鼓勵危廢處理產業,但同時政府監管力度逐步加強,政府對行業直接產生行政影響。
第二階段、紅海階段(1990年代-2002年)十年蕭條、調整期
一方面由于政府政策轉向,確立了以預防污染取代末端治理的污染控制政策,危廢減量。另一方面經濟衰退,危廢產量進一步下滑。法律監管也日益趨嚴,原有設備達不到排放標準,需要進行投資升級。市場空間的縮小帶來的產能過剩引發行業內部激烈競爭和價格戰。
在此期間,行業間不斷并購、整合、集中,危廢處理設施數量不斷減少,代之而出現的是更大型的危廢處理設施,部分傳統巨頭企業經歷了急轉直下的蕭條,受沖擊較小的中小企業反而通過合理并購,形成了新的市場格局和巨頭。個人認為,這段時期美國的危廢行業并非實質性的蕭條,被稱為整合調整期更為確切。
第三階段、沙漠之花(2002年至今)新黃金時期
新黃金時期的危廢產量和處理量都相對穩定,經濟增長,危廢產量隨之增加,但同時源頭控制力度加大,危廢進一步減量化。相關法律法規也趨于成熟。
在此期間,專業化危廢處置公司占比增大,行業進一步集中,大中型危廢處理設施增多,形成寡頭格局。行業巨頭以綜合型全鏈條處理模式為主,具備全套咨詢、清理、收運、處置能力,并承擔環境修復、突發危機處理等社會責任。在經歷了紅海之后,行業再次整合,形成的行業翹楚即稱之為沙漠之花。
我國危廢行業紅海陣痛不可避免
我國危廢行業正徜徉在藍海之上:
危廢產生量逐年高速增加,治理需求不斷釋放,市場空間達近2000億。
國家政府政策高度重視危廢處理,簡整放權、政策利好不斷,迎來黃金發展機遇。
信息公開力度加大,執法力度趨嚴,完善的行業規則正在逐步建立。
行業利潤可觀,吸引力強,跨界資本、技術紛紛涌入。
和美國的危廢產業十年大繁榮不同的是,我國專業危廢處置企業占據市場絕對比例,危廢處理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危廢處理行業不過于倚靠單一行業,法律法規亦日趨完善。
然而,對于我國危廢行業發展的未來而言,類似于美國危廢行業發展中的紅海陣痛仍在所難免。原因主要有:
以預防污染取代末端治理是國際普遍認同的環境保護政策,危廢減量化將是必然的趨勢;
政府監管日益趨嚴,現有設施排放達標要求提高,但設備改造難度較大,需要新一輪資金投入;
我國目前處置行業前十名僅占市場份額6.8%,行業呈現散、小、弱的特點;
眾多跨界資本強勢進入,大型企業進行跨地域收購,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受到擠壓,行業競爭激烈,高利潤率呈下降趨勢。
但我們認為,只要危廢行業進行合理規劃,警惕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加快行業整合集中,平穩過渡,將能有效縮短陣痛期。
類似于美國危廢行業,我國危廢行業的發展趨勢,將會有如下特點:
行業高度集中,形成區域性壟斷,巨頭企業占據絕對市場份額;
細分技術企業在細分領域各領風騷,與綜合型企業技術互補,協同發展;
隨著市場的高度集中,危廢處理技術的進一步整合發展,技術越發成熟,安全標準將會逐步提高,有效控制二次排放;政府監管也將更加高效,由監管轉入服務支持的角色;
由于危廢處理設施的規模化、集中化,將形成全國范圍的專業危險廢物收集轉運體系;
行業巨頭會形成綜合型危廢全面處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具備全過程處理能力;并將責無旁貸的承擔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社會責任。
2016-2017年度中國危廢企業評選榜單
下圖為E20環境平臺出品的“百廢俱興圖”,圖中包含了E20關注到的危廢領域的不同類型企業。綜合服務型企業和細分技術型企業形成了良好的行業生態。綜合服務型企業在不斷完善產業鏈、業務覆蓋度的情況下,主要尋求的是地域上的擴張;而細分技術型企業,專注于某一細分領域的專業技術,在業務擴張層面主要是尋求一定程度上的產業鏈的完善,或是與自身技術緊密相關的技術層面上的業務擴張,而更多傾向于某單一技術在不同區域市場上的運用,從而和綜合服務型企業產生良好的合作關系。
2016年度危險廢物許可處理規模業績排名,排名如下:
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中滔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威立雅中國
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