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04 16:11
來源:中國水網
四、建立環境保護激勵機制
嚴格執行國家淘汰和限制類項目及高能耗企業差別電價政策,落實重污染企業退出補償制度。運用價格杠桿,引導消費者使用節能、節水和廢棄物再生利用產品。各縣區要建立污染減排專項資金,采取補助、貼息和獎勵等方式,支持污染減排重點工程和污染減排能力及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優先支持完成污染減排任務的重點減排企業。督促企業加強污染防治,改善環境。對在污染減排、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五、深化環境宣傳教育
以普及環保知識,提升廣大民眾環境意識,弘揚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美化環境的道德風尚、推行和倡導“綠色文明”為目的,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青少年,積極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環境文化、生態文明、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環境科技環保知識宣傳教育活動。認真抓好重大紀念日大型集中宣傳活動和環保科普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活動。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加大與新聞媒體的環保宣傳合作力度,強化環保網絡宣傳教育作用,大力開展環境警示教育和環保公益宣傳,及時報道國家環保政策措施,宣傳環保工作中的新進展新經驗,公開曝光環境違法行為。加強黨政領導干部的環境教育,繼續在各級黨校開展環保知識講座,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的環境意識,切實落實“一崗雙責”,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環境質量改善,實現全市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三節 投資保障
一、探索建立有效的市級財政環保投入體制,逐年加大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污染減排、大氣污染防治、環保科技創新和生態保護項目中的財政投入,確保水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行動計劃所列任務得到落實。
二、穩步建立和完善社會投融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引入多種合作經營模式,吸引社會資金投資環保項目建設。
三、建立環境保護基金,用于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及生態保護等環境基礎能力投資,有效提升整體污染防治能力。
四、積極爭取國家省上資金支持,爭取國際資金和技術援助,為開展重點區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環保實用技術推廣等重點環保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第四節 科技保障
一、加大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資金投入,促進科技人員的技術創新。大力支持生態環境、高新技術、污染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領域的科學研究開發,鼓勵綠色食品、綠色工業產品的開發生產,發展技術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產業和產品,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的示范,加速科研成果的生產力轉化。
二、加強對外合作交流,積極引進新技術。開展全方位的對外交流與合作,重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技術與工藝、小城鎮污水處理、低成本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及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控制、資源綜合利用等重大環境問題和關鍵性污染控制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應用等工作,促進環境保護事業的健康發展。
第五節 規劃實施與考核
一、明確責任,分解落實規劃任務
各級政府要把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項目納入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分解到各個部門,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資到位、監管到位。環保部門要加強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協調管理和指導,定期開展規劃實施的檢查評估。發改、財政、工信、稅務等部門要組織制定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機關政策,從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投資建設、清潔生產、環保基礎能力建設投入、生態補償等方面加強指導和協調。建設部門負責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集中供熱等環保基礎設施的指導和監督工作;科技部門要在環境保護技術研究、實用技術引進推廣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環委會成員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能,依法做好各自領域的環境保護工作。
二、加強考核,認真開展規劃評估
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要求,建立健全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環境保護規劃執行情況考核體系,健全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和終期考核制度,2018年底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2020年底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終期考核,評估和考核結果作為考核各級人民政府政績的重要內容。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