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06 16:33
來源:廣西梧州人民政府
日前,廣西梧州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已經印發。根據規劃,十三五提出,廣西梧州將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方案提出,加強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加大有色、鋼鐵、陶瓷等重點行業的二氧化硫治理工作力度,鼓勵采取煙氣制酸等方式回收高濃度煙氣中的硫,低濃度煙氣和制酸尾氣排放超標的必須進行脫硫處理;實施35噸/小時以上的燃煤鍋爐煙氣脫硫改造工程;積極推動鋼鐵、水泥、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在水泥、冶金等行業繼續實施并完善煙氣脫硝治理工程。2017年PM10年均濃度控制在46微克/立方米以內,2020年PM2.5和PM10年均濃度比考核基準年下降比例達到自治區考核要求,2020年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比例達到自治區考核要求,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零增長。
此外梧州開展重點項目包括水環境質量改善工程項目20個,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工程項目3個,土壤環境質量改善和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項目4個,農村環境保護工程項目5個,生態建設與修復工程項目15個,固體廢物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4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工程項目8個;項目共計59個,項目總投資176.49億元。項目涉及大氣污染治理、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環境監測等環保項目。全文如下:
梧州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十三五”規劃
《梧州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下面簡稱“規劃”)主要根據《梧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以及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結合梧州市實際編制。規劃貫徹了黨中央、國務院、自治區及梧州市黨委、政府關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重要文件、政策。闡明我市“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明確工作重點,為建設“美麗梧州”提供支撐。
第一章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發展環境
第一節“十二五”期間主要工作成效
“十二五”期間,梧州市認真實施《梧州市“十二五”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發展規劃》,積極推進生態環保建設,加強了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市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為“十三五”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十二五”規劃具體指標分為4大類25項指標,包括環境質量、污染控制、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指標等,各項指標及其完成情況見專欄1。25項指標中,有19項得以完成達到目標要求。
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2015年梧州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0.8%,PM10(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年均值57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9%。飲用水源地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4%~100%,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提升;轄區地表水各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國家Ⅲ類水標準,地表水環境總體質量狀況優良。酸雨發生的強度和頻率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城市區域交通噪聲、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良好。
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順利完成。我市積極落實污染減排政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嚴厲查處違法排污行為。2015年全市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48030噸、13106噸、4874噸、9823噸,較2010年增長2.4%、19%、-3.9%和6%,四項污染物減排均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全市總量減排監測體系考核指標3項(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為98.68%,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公布率為92.37%,監督性監督結果公布率為100%),均全面完成考核任務。
環境污染整治穩步推進。梧州市城鎮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全市建成9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4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1個市級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開展重點行業二噁英污染防治;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85%,處置率10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城鎮污水處理率為86.05%;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大于25%;閑置廢棄放射源安全收貯。2015年我市淘汰燃煤小鍋爐23臺,油氣回收治理改造加油槍數量164條,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4160輛。我市岑溪市、蒼梧縣和蒙山縣列為廣西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縣,共建設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86個,已驗收63個項目。
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明顯。我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梧州市森林覆蓋率為75.85%,比全區平均森林覆蓋率62.20%高13.65個百分點。生物資源保護得到有力加強,在市轄各縣(市)新建5個自然保護小區。制定《梧州市濕地保護和利用規劃》,全市90%以上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積極落實“美麗梧州”專項活動,共創建294個梧州市級生態村、27個自治區級生態村和7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
環境保護能力建設逐步提升。“十二五”期間,我市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逐步提升。其中,市級環境監測通過標準化建設達標驗收,市級環境監察機構通過標準化建設達標驗收,成立市級環境應急管理機構、固體廢物管理機構、核與輻射環境監督管理機構和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機構等;藤縣、蒼梧和岑溪環境監測站通過計量認證,岑溪市建成監測執法業務用房。
第二節“十三五”期間的機遇和壓力
一、面臨的機遇
生態環境保護戰略地位的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出的“兩山論”和綠色發展理念打破了簡單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生態立區、生態興區、生態強區”的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自治區十屆六次全會提出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布局,強化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深入推進美麗廣西鄉村建設,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十三五”時期,我市迎來了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等重大機遇,梧州市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自治區的發展理念,以生態經濟為抓手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打造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美麗梧州。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