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30 14:00
來源:財政部
一、2016年PPP進展情況
2016年,青海省認真貫徹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全力以赴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積極發揮牽頭部門職能作用,在主動學習借鑒財政部和外省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立足于省情實際,在制度建設、政策支持、宣傳培訓、項目示范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實現了“組建一個工作機制、搭建一個制度框架、推出一批項目”的“三個一”工作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級層面上成立了協調領導小組,由省政府常務副省長擔任組長,協調領導全省PPP推廣和運用工作。及時以省政府名義召開了全省PPP項目工作推進會,總結通報推進情況,安排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二)健全政策體系。在報請省政府印發《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實施意見》(青政〔2016〕43號)的基礎上,又制定了《關于加快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政策措施》(青政辦〔2016〕126號),規定除法律、法規、規章特殊規定的情形外,公共服務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一律向社會資本開放。兩個規范性文件的出臺從健全管理制度體系、簡化項目審批流程以及完善財稅、土地、價格、金融、風險防控、監管體系等方面強化了政策支持,為指導全省PPP規范操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完善激勵機制。一是加大資金支持。與實力雄厚的基金公司合作,省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1億元與金融機構、基金管理公司、社會資本共同設立PPP基金,與各級財政出資引導設立的PPP基金相對接,通過股權、債權等方式投入PPP項目,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下達中央專項資金950萬元,作為前期經費,支持各市、州及省級重點PPP項目的前期規劃。從支持金融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800萬元,支持各地各部門開展PPP項目“兩評一方案”工作等。二是實施獎勵政策。制定出臺《青海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通過獎補方式,支持各地、各部門開展PPP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項目落地實施。三是給予技術扶持。及時向社會公布了PPP項目專業咨詢服務機構名單,并與北京大岳、金準等咨詢公司合作,聘請其為青海省PPP項目咨詢顧問,提供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強化培訓宣傳。采取集中培訓與“一對一”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加大培訓力度,著力提高人員素質。7月上旬,青海省邀請知名專家赴西寧等六市州進行現場培訓,并對青海省潛在PPP項目進行甄別和點評,指導各市州做好項目前期準備。9月下旬,以省政府名義舉辦全省培訓班,邀請財政部PPP中心的權威專家對各級政府、財政、發改分管負責同志,重點項目單位負責人,以及協調領導小組省直成員單位分管負責同志共計180人進行了業務培訓。匯編印發PPP工作手冊,繼續開展PPP知識、政策宣傳工作,通過青海日報、西寧晚報、青海電視臺、西寧電視臺省內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并在廳門戶網站開設了專欄,營造了濃郁的氛圍。
(五)助推項目落地。一是建立PPP項目庫。青海省在全省范圍內征集,遴選出72個,總投資1126億元擬按PPP模式實施的項目,涉及市政設施、交通、水利工程、醫療衛生、生態建設、文化旅游等領域項目。二是積極推進省級示范項目建設。青海省采用競爭方式,評選出海東市核心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等12個項目作為省級第一批PPP示范項目,總投資53.86億元,并向社會公示。三是積極爭取財政部支持。為了獲得更多資金的支持,同時提高青海省PPP項目的知名度,青海省組織開展國家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申報工作,海東市核心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等9個項目(總投資45.8億元)入選。目前,青海省10個項目列入國家級示范項目,并將獲得中央專項資金的支持。青海省搭建中國PPP基金青海項目對接平臺,安排協調中國PPP基金與相關省級部門、市州政府、重點項目單位進行對接,東部城市群供水工程、G213策克至磨憨公路樂都至化隆段等項目得到直接對接,可獲得中國PPP基金近10億元的支持。西寧市軌道交通1號線等5項目完善前期工作后,可進一步與中國PPP基金開展對接。四是助推項目落地實施。青海省積極與北控水務等社會資本深入接觸,并將其推介給市州及項目單位。目前,海東市樂都區污水處理等5個PPP項目已簽約實施,總投資38億元,其中社會資本投資約20億元。格爾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項目等16個項目完成“兩評一方案”,正在按程序選擇社會資本。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PPP推廣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從實踐成果來看,青海省開展PPP“兩評一方案”的項目少,能招社會資本的項目少,簽約落地的項目少,列入中央示范項目的少,PPP工作總體緩慢。分析造成“四少一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地方政府重視程度有待提高。PPP的核心要素就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實行屬地化管理,各級政府承擔推廣PPP主體責任,政府重視程度是PPP項目成敗的關鍵。目前,青海省部分地區還沒有建立PPP協調機制,有些項目的“兩評一方案”還沒有得到同級政府的審查,推進項目緩慢,有些地區不重視項目準備及信息錄入工作,導致項目因信息不全、資料不完備、數據不準確等,無法開展社會資本的招選工作。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