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07 17:5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凡
目前,固廢處理行業已經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有非常多的挑戰,有非常多的困惑,那么企業到底面臨著哪些挑戰,我們又該如何去處理這些困惑呢?在12月7日的2016年(第十屆)固廢戰略論壇上,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金鐸女士與大家共同探討了這些問題,為大家答疑解惑。
本文根據嘉賓發言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今天上午和今天下午嘉賓的分享,我感受到強烈的思考力量,為什么這些嘉賓在固廢行業成長的階段不約而同的從道還有術的方面對固廢行業進行分析、剖析和一些未來的思考。這就說明我們這個行業到今天應該是已經進入了一個發展的關鍵時期。行業內一些企業在經歷了過去十年的發展之后,在這個時期,可能面臨著新的挑戰與困惑。今天我非常愿意跟大家就一些思考進行一些分享。
行業發展的四大趨勢
最近,和固廢相關的政策密集出臺,以及一帶一路戰略都對我們行業格局發生非常大的影響。近期出臺的行業政策主要有:十三五的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的一些規劃,四部委關于加強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還有一些地方政府也作出了新的一些規定,例如,廣東省的人大立法規范垃圾焚燒場選址工作等等。
從這些政策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希望引導行業發展的四大趨勢:一是固廢處理類的項目上馬的速度應該會明顯加快;二是監管的力度正在加強,也是將實現全過程、多層次的監管體系;三是鼓勵采用整個固廢處理行業的全產業鏈式的生態化的產業園模式。四,過去十年,固廢行業屬于粗放型的發展,只關注企業利益的一些發展,然而在新的形勢下,要從原來的鄰避逐漸要發展到鄰利。
競爭加劇促進行業共生
同時國家大力推廣PPP模式,使我們這個行業的競爭者更加多元化,競爭更加劇烈。從某個角度說,競爭推動了行業的進步,這是一件好事情;另外一方面,很多跨界者紛紛涌入,將行業競爭度提高,同時跨界者所攜帶的各種資源,可能對固廢行業造成一定沖擊與動蕩。
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下,很多的環保企業不僅僅瞄準了我們國內的市場,他們還會利用我們中國的環保企業低成本、效果好、技術適用性等一些特點,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這些變化、這些政策都給固廢行業的從業者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與困惑。
在這樣一個新的固廢企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下,我們到底是先做大再做強,還是先做強再做大?
這個問題其實是永遠被糾結的一個問題。很多行業也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可能根本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每個企業在自己資源稟賦的條件下,也在這個行業的發展背景下,他可能都會有自己不同的偏重和選擇。但是無論怎么發展,任何一個企業都是要追求實現一個有質量的、可持續的增長和發展,這點是共通的。
面對這樣一個新的環境和背景,如何實現進一步的可持續的有質量的增長和發展?我想“共生”是一個發展方向。
共生其實就包括在這個大的行業下,包括產業的共生圈,包括資本的共生圈,還有社區的共生。如果這幾個“共生”處理好的話,在這個新的形勢下,企業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在這個共生圈里,雖然每個企業的發展歷史、資源等各不相同,但是他們很有可能會在這個共生中間找到自己所處的位置和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產業共生
談到共生,首先要談一下產業共生。在橫向,很多企業都在構建大固廢的全產業鏈,而且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平臺性的公司。但是,快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又該如何來提升自己的技術整合能力?深化和專注于在細分領域,我們又該如何提升我們的能力?這就要求企業在縱向上,提升自己的技術整合能力,深化與專注于細分領域的專業型企業的合作。
在這方面,瀚藍環境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在餐廚垃圾領域的發展里面,預處理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我們在和國際公司在預處理的技術和設備方面進行共同的開發和探索;在危廢領域的發展,我們以前是沒有危廢領域經驗的,現在通過和國際大公司的一些合作,進入到危廢處理領域;還有固廢處理的產業園模式,通過合作,進一步使這樣的模式得以在其他的地方進行一些復制。總之,瀚藍都是通過一些合作的方式,來實現自己在縱向的全產業鏈拓展,在深度上進一步下沉。
在互聯網應用上面,瀚藍環境不是一個互聯網公司,但是我們現在和國內一個互聯網公司以及一個電商的云計算中心進行合作,打造出國內目前比較先進的一個餐廚垃圾智能收運系統。這個收運系統投入使用以后,非常快速地實現了瀚藍的餐廚垃圾,在短短九個月的時間,實現從零到兩百噸的收運體系的打造。這個過程中間,這種合作給我們帶來了很高的價值。
我們也和國外一些技術合作,包括我們的餐廚垃圾前端的處理設施、垃圾轉運車輛設施的研發等。通過合作,我們實現了進一步的發展。
資本共生
第二個共生就是資本的共生,資本的共生也可以有幾個層面。一方面,我們發行公司債、綠色債券。現在綠色金融是備受追捧的,很多資金是愿意投入到環保產業里的。因為環保產業是一個朝陽的行業,在債權這個部分來講,有很多手段可以運用。同時,我們也參與了一些聯合國和國家發改委的CDM和CCER碳排放交易。另外,我們和一些相關的專業團體或者有資源的一方,組成一些環保產業基金。我們和E20壹號基金有合作,和上海復興集團也成立了產業基金,也和廣東省最大的金融企業建立產業基金。同時,我們還有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通過股權融資,使企業的背后資源背景得到一個提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