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上海市政府印發《上海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附全文)

時間:2016-11-03 13:29

來源:上海市政府

(二)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

加快基本生態網絡規劃落地,千方百計增加綠色休憩空間,系統推進綠地林地建設,加快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全面推動自然生態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1.大力推進綠地林地建設

全市新建綠地6000公頃(其中,公園綠地2500公頃以上),新增林地30萬畝以上。推進實施沿江、沿海、沿路、沿河生態廊道建設,實施城市綠道體系,形成本市生態系統安全格局的基本骨架。推進實施立體綠化網絡空間200萬平方米,推動農田林網建設,農田林網化率達到6%以上,構建城鄉立體綠網。推進各類公園綠地建設,重點實施3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掃盲工程。推進郊野公園及郊區休閑林地建設和改造開放,構建城市公園體系和郊野公園體系。依托城市郊野公園建設項目,建設大型生態斑塊,并通過生態廊道建設,使斑塊之間相互聯通;結合“198”區域復墾工作,逐步推進小型生態斑塊建設。

積極推進交通干道兩側生態建設,兩側50-100米內加強通道防護林建設。推進工業園區、大型環境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區域及周邊的防護林建設,有效控制區域生態環境風險。

2.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

加大對全球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的沿江沿海灘涂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提升城市的全球責任感。研究提出灘涂生態系統分區動態保護要求,確保灘涂生態系統自然發育充分和演替過程完整,使濕地保有量維持在37.7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到35%。以自然保護區為重點,提升管理水平,有效保護生物棲息地,修復、恢復受損濕地。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的要求,強化長江口水源地、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重要棲息地、野生動物禁獵區、濕地公園、重要海島及其他生態紅線區域的保護和管理,拓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空間。

3.深化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

圍繞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總目標,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為契機,創新機制體制,深化崇明生態島建設。創新生態文明制度,試點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理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完善生態環境預警監控體系,全面監控島域生態環境質量,增強預警預報功能;繼續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加強中小河道水環境治理,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加強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保護,重點關注農產品基地農田土壤質量,實施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繼續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固廢處置和利用設施建設,推進污水納管;重點推進農村地區生活污染治理設施,并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環境管理能力建設,提高監測能力、監管能力、應急處理能力。

4.提升生態示范建設水平

按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要求,全面提升本市各級生態示范建設水平,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新方向。積極推進閔行、崇明、青浦等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生態區等創建工作。

根據村鎮環境保護的難點和重點,結合美麗鄉村、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建設等工作,推進村鎮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改善村鎮環境質量。

六、強化環境風險防范,確保城市環境安全

(一)加強輻射環境安全管理

以確保輻射環境安全為核心,全面提升輻射環境監測、預警和應急能力,健全完善市區兩級輻射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降低輻射環境風險。

繼續完善輻射安全監管體系。落實環保機構體制改革,合理配置監管力量和資源,調整優化市區兩級輻射安全監管體系,提升全市輻射監管整體能力。繼續開展輻射建設項目審批簡政放權,優化項目審批程序。進一步規范輻射風險防范工作要求,持續推進以企業為責任主體的核安全文化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引入核技術利用風險評估機制,提高核技術利用重點風險行業準入機制,合理調整輻照中心、移動探傷作業等重點風險企業的產業布局。合理配置社會公共源庫,增強城市放射性廢物庫防風險能力,著力解決一批歷史遺留輻射安全問題。強化公共基站等電磁輻射設施監督監管,完善電磁輻射宣教科普基地建設。

不斷提升輻射監測能力。全面提升電離輻射、電磁輻射監測能力,實現環境質量監測全介質和全方位覆蓋,達到全國環保系統領先水平。加強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新增浦東、松江、閔行等9個郊區監測點,完善預警在線監測體系,增加青浦、浦東等4個預警監測點。完善水源地在線監測系統,推廣重點敏感源的在線監測。構建上海電磁環境信息管理平臺。

強化輻射應急能力建設。加強輻射應急和預警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監測儀器設備和車輛配置,建立第二支輻射應急隊伍,提高輻射應急處置能力。完善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建立長三角地區應急協作機制。加強隊伍建設,重點提升應急監測和處置能力。

(二)確保危險廢物安全處置

以優化布局、提升能力和確保安全為重點,強化危險廢物源頭管控和全過程監管,進一步完善危險廢物收運和處置體系,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

加強危險廢物的源頭管理。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危廢管理要求,落實新建項目的危廢處置去向。危廢年產生量大于5000噸的新改擴建項目應配套建設危廢利用處置設施。持續推進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規范化管理制度,重點加強危險廢物源頭分類收集和臨時貯存污染控制。推進科研院校等實驗室日常產生的化學廢液收集和規范處置。探索將危險廢物管理要求納入到排污許可證進行管理。強化市、區兩級監管的聯動機制。

完善危險廢物收運體系。加強對危險廢物專業運輸企業的年度專項評估考核,并建立名單動態調整制度。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小微企業危廢收集服務平臺建設,開展青浦、嘉定、金山等工業園區的工業固體廢物收集與貯存平臺的試點示范工作,完善實驗室廢物源頭分類收集及末端分流處置能力。

大力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以最嚴格的環境標準,大力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研究本市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應急保障機制。進一步優化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布局,調整淘汰技術水平落后的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企業。完成上海化工區、奉賢、金山、上海石化等區域集中危廢處置項目建設,研究嘉定、寶山等地區集中危廢處置設施建設方案。鼓勵各區和工業園區結合自身危廢處置需求,配套建設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加快推進醫療廢物第四條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啟動醫療廢物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確保醫療廢物全部安全無害化處置。啟動嘉定危險廢物安全填埋場分期建設和合并改建方案研究。

提升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依托寶鋼現有的煉鋼及處理設施,開展廢油漆桶綜合利用及危廢處理示范建設。建立廢催化劑集中綜合利用能力。鼓勵企業利用危險廢物作為原材料安全利用。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含重金屬污泥處理技術與能力。研究建立廢酸降級使用和綜合利用交換平臺建設,拓展廢酸綜合利用途徑。鼓勵大型工業基地開展危險廢物焚燒與資源化集成處理設施建設。

加強對危險廢物處置單位行業監管。建立危廢處置企業的環境準入門檻、運營標準,規范危廢處置企業的服務行為,并加強監管。鼓勵危險廢物處理第三方服務。將危廢焚燒設施的在線監測數據及設施運行納入到日常環境監管范圍。結合資質審批制度改革,探索開展危廢處置企業經營情況的第三方環境審計工作。

(三)完善風險防控與應急管理體系

強化企業環境風險防控。落實企業環境安全主體責任,全面實施企業環境應急預案備案管理,加強企業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監督管理,推動重點企業環境風險評估和應急響應能力建設,落實企業風險防控措施,保障城市環境安全。

完善城市環境應急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市區兩級環境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整體應對能力和合作。繼續完善重點工業區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加快提升環境應急管理決策水平,實現環境應急管理過程信息化。

加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完善跨區域、跨部門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協調機制,健全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實施環境應急分級響應,健全突發環境事件現場指揮和指揮協調機制,完善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和公開機制。

(四)強化其他環境風險防控

1.噪聲污染防治

修訂完善上海市聲環境功能區劃,完善噪聲污染防治制度體系。加強聲環境質量監測,繪制中心城區噪聲污染分布地圖,加強噪聲達標區管理。加強交通噪聲污染防治,新建、改擴建交通建設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噪聲污染嚴重、群眾投訴多的鐵路、軌道交通、主要道路沿線區域,加大噪聲治理力度。

嚴格新項目審批和執法監管,強化工業噪聲污染源頭控制,嚴格落實聲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加強對建筑施工噪聲執法監管,強化夜間施工環保管理,完善執法手段,倡導文明施工。繼續推進安靜居住小區和環境噪聲達標區創建和復驗鞏固工作。強化社會生活噪聲管控,研究制定公共場所噪聲控制規約,引導市民“廣場舞”文明活動不擾民。繼續實施綠色護考行動。

2.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

繼續推進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統計調查和開展環境激素本底調查。做好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六溴環十二烷(HBCD)、汞、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限制和淘汰工作。強化鋼鐵行業燒結、煉鋼、廢棄物焚燒、再生金屬等重點行業監管,推進POPs污染場地風險管理與修復。開展氫氯氟碳化物(HCFC)生產、使用、銷售配額或備案管理,做好新化學物質、有毒化學品等企業環境管理登記或備案,加快涉有毒有害物質落后工藝、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特征污染物排放監測與能力建設,落實企業環境安全主體責任。

3.重金屬污染防治

以鉻、汞、鎘、鉛、砷等為重點,開展涉重企業重金屬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狀況調查,建立涉重企業全口徑環境信息清單。優化涉重行業產業結構,逐步建立重金屬總量控制制度,將重金屬污染物指標納入許可證管理范圍。到2020年,重金屬環境風險監測預警水平明顯提升,重金屬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主要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2015年的水平。


1...23456789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