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2-14 12:5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卜李敏
中國固廢網訊 12月14日上午,在 "2013年(第七屆)固廢戰略論壇" 上,中國固廢網研究院肖瓊發布了關于土壤修復的年度市場盤點。她指出,土壤修復作為新興熱點行業,在未來幾年密集的政策推動下將迎來需求的大量釋放,2015年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
圖為中國固廢網研究院 肖瓊
以下是發言實錄:
土壤修復領域是近兩年來整個國家政策、行業產業以及資本市場特別關注的新興熱點市場。我們都知道環境市場是政策驅動的市場,特別是對體量龐大的土壤修復市場而言,政策是推動市場需求釋放很重要的因素。
行業重點政策
2012年,國務院出臺了《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的工作目標, 到2015年,以土壤污染調查和監測為主,而以治理目標為輔,逐步建立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到2020年,建成國家土壤環境保護體系,使全國土壤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這兩年將是土壤修復領域政策集體頒布的時間,《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環境保護法》列入立法規劃,《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行動計劃(送審稿)》是我們期待的面向2013-2017年的目標。
目前土壤修復政策逐步趨向完善,我認為政策的密集出臺將有效推動治理需求的釋放。
產業現狀及趨勢
為什么我們說土壤修復需求大?主要是因為目前歷史遺留的污染問題很嚴重。目前我國十分之一耕地受污染,百分之九十地下水被污染。 在2001~2009年間,我國共有9.8萬家企業關停或搬遷,這就遺留一大批有風險的污染土地。
除此之外,這個領域還存在很多很關鍵的問題,包括土壤修復領域的責任主體不明,付費模式不通,造成商業模式不清晰,利益主體需求存在很多的矛盾;且治理修復實用技術少,缺乏設備,處理成本較高。
環境領域有問題,一定是需求和市場機會所在。所以未來四到五年,中國的土壤修復領域一定會成為新興的產業,2015年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環保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表示,土壤修復領域市場打開后規模將能達幾十萬億,市場空間十分龐大。
市場主體現狀
目前看來,我國土壤修復領域的產業主體相對來說比較薄弱。環保部近期結束了全國第四次環保產業調查,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環境服務業中涉及土壤治理的生態修復企業僅僅占3.7%,修復領域550家企業,產值約140億。對于產業主體而言,在能力、規模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不完全統計,目前土壤修復領域一共是167個工程項目,小的項目投資可能是幾十萬、上百萬,大的投資可能上十億。近年來大規模項目相對較多,總共有80家企業參與。其中,在項目數量上領先的10家企業分別是建工環境、盛世環保、高能時代、北京生態島、永清環保、中節能大地、蘇州上田環境、重慶利特環保、鼎實環境、蘇州大地益源,共參與93個項目,市場占比56%。2013年前三季度,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的工程項目總共43個,約30家企業參與;上述10家企業中,有8家企業參與了25個項目,數量占比近60%。
從整個行業現狀來看,高能時代、建工修復、中節能大地等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和品牌知名度,另外,維爾利、桑德環境等企業也正在積極布局土壤修復領域。
經過盤點,土壤修復領域目前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的體量和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的企業,其中,四家企業值得重點關注。第一家是高能時代。高能時代在土壤修復領域有了近20年的歷史,完成的是株洲項目,資金投資5.9個億,有著“地球環境衛士”的稱號。第二家是建工修復。根據我們的統計數據,共有18個項目,其項目數量相對領先;建工修復是07年成立以來就開始專注修復服務的企業,也是國內最早專業從事修復服務的企業之一,目前在積極地對接上市。第三家是中節能大地。中節能大地2012年并購杭州大地環保之后,戰略定位比較清晰和專注,也是中節能旗下唯一專注土壤修復的公司。第四家企業是鼎實環境,今年以聯合體形式獲得北京焦化廠保障性住房地塊污染土治理修復項目,項目體量比較大,153萬方土壤的修復,投資5.7個億。
目前我國的土壤修復領域雖然有一些具有實力的企業存在,但是從整體上看,市場產業主體依然相對薄弱,發展空間較大。
中國環境產業,特別是像土壤修復這樣的新興的市場,不光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動,也需要我們在座的環境產業領域的企業共同努力,積極參與,推動產業市場快速形成和健康發展。
我的發言就這么多,期待接下來各位專家和嘉賓的精彩演講,謝謝!
編輯:卜李敏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