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在“2013(第七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中國固廢網研究院黃小木分享了餐廚垃圾年度市場盤點。她表示,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的調研情況,全國現在的餐廚垃圾總處理能力是2.47萬噸/天,單個項目平均處理能了是211.24噸/天,噸處理能力平均投資額接近55萬元。根據“十二五”目標,目前還有0.53萬噸/天的缺口,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的估算,2014-2015年需要建設投資29億元。
圖為:中國固廢網研究黃小木
以下為文字實錄:
今天,非常榮幸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中國固廢網研究院關于2013年度餐廚垃圾與廚余市場研究成果。今天跟大家匯報的內容主要有四部分,包括餐廚垃圾的政策環境、產業現狀、競爭格局和機遇挑戰。
政策環境
在政策方面,國家層面2013年公布第三批餐廚垃圾試點城市名單,66個試點城市;國家也在積極完善餐廚垃圾方面的管理制度,包括《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規范》從今年開始正式實施,其他的管理條例都在編制當中。北京、上海、山東等多地都發布了配套的規劃和管理政策推動餐廚垃圾的試點。根據全國66個試點城市分布的情況,東部、南部地區呈現比較密集的分布。
省市餐廚垃圾方面的政策,比如說山東提出十二五期間山東省新增餐廚廢棄物處理能了每天2500噸,甘肅積極推廣蘭州模式就是餐廚垃圾BOT模式,黑龍江提出餐廚垃圾廢棄物處理處置給予適當的補貼。北京市到2013年到2015年新增餐廚垃圾處理能力1850噸,總的能力達到2750噸每天。貴陽也推動餐廚垃圾特許經營。
產業現狀
根據“十二五”規劃目標,“十二五”期間餐廚垃圾總能力達到3萬噸/天,國家在這方面投資規模109億。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的調研到的項目情況,全國現在的餐廚垃圾總處理能力是2.47萬噸/天,單個項目平均處理能力是211.24噸/天,噸處理能力平均投資額接近55萬元。
根據我們研究院調研到的餐廚垃圾項目市場增長的情況,從圖上可以看到,2013年的在建餐廚垃圾項目數量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達到68個,相當于2012年的3倍。在市場投資規模方面,總的投資規模和單個項目平均投資規模同步增長。單個項目平均規模2013達到1.3億元,總的項目市場規模是88.5億元。
項目市場地區分布方面,東南沿海及中部地區是相對領先的地位,江蘇餐廚垃圾項目是最多的省份11個,廣東山區四川重慶都分別有8個。
競爭格局
企業方面,我們將餐廚垃圾的企業分成3類:
投資運營類企業,桑德環境是今年新簽約的餐廚垃圾BOT項目數量最多的企業,它也是國內固廢領域的標桿上市企業,具有20年歷史的民企環保領軍企業。今年新簽約6個餐廚項目,總規模達到1000噸/天。新環保能源在餐廚領域也是很值得關注,它是香港上市的固廢主力軍,承接著首創股份強大的勢能,2013年成為其快速發展的一年。新環保能源揚州和董村項目是600噸/天,其中,董村是400噸/天,項目規模比較大。山東十方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垃圾無害化處理解決方案提供商,他們在煙臺、青島和濟南等地投資運營多個餐廚垃圾項目,總規模是600噸/天。
設備、設備、工程類企業,普拉克作為垃圾處理領域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廚余項目的領先者,總能力達到1000噸/天;安陽艾爾旺專業從事污泥、餐廚垃圾處理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專利20多項,在哈爾濱、唐山、鄂爾多斯等地都有多個餐廚項目,總規模760噸/天。長沙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公司專門從事環衛設備研發的,有很多專利技術,2013年新簽淮安項目300噸/天。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南京、廣州等地也有很多項目。
一些新企業開始進入餐廚垃圾市場,包括維爾利,快速發展與戰略轉型的民營環保企業,今年6月中標常州餐廚BOT項目,8月成立合資公司業取得了衡陽餐廚項目特許經營權;潔綠之前是滲濾液領域領先的企業,現在也在積極投入到餐廚領域,把餐廚垃圾作為他們未來戰略發展的重要的方向。另外,杭州錦江集團在武漢蕪湖也籌建了項目。
2013年,餐廚垃圾投資運營類企業新簽項目,桑德環境以6個項目1000噸/天居首位,中國環境保護、中科實業、中科瑞合、新環保能源、山東十方也都以新增200-700噸/天的速度領銜發展。
機遇挑戰
隨著國家對環境要求的提高和監管趨嚴,政府將加大對餐廚垃圾處理領域的投入力度,隨著配套政策的逐步完善,希望有更好的付費模式的產生,將有助于餐廚企業成長,增強市場吸引力。
規模方面,現在距離“十二五”目標還有0.53萬噸每天的缺口,如果完成這個缺口的話,據中國固廢網研究院的估算,2014-2015年需要建設投資29億元。再看更大的市場,按照全國的600多個設市城市的保守估計,設市城市餐廚垃圾產生量5.07萬噸/天,缺口處理能力2.6萬噸/天力。
雖然餐廚垃圾項目市場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現在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缺乏政策的支持,收運及分類難度高,并缺乏付費保障,很多地區由于付費機制沒有理順,所以項目運營情況也并不是很好。未來對公款吃喝的整治,產品銷售等問題,這都需要我們政府企業和行業精英共同努力迎接的挑戰。
編輯:蔡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