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12-14 14:13
來源:2011中國固廢論壇
作者:周蕓
2011年12月2日-3日,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11(第五屆)固廢戰略論壇舉行期間,城市建設研究院的郭祥信教授為與會者解讀的餐廚垃圾的處理技術。
餐廚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及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食品廢棄物和廢棄食用油脂。它包括了家庭廚余垃圾、餐飲垃圾、菜市場蔬菜廢棄物、食品加工成食品廢物、商場過期食品、樹葉、草、餐館下水道清掏物等。
餐廚垃圾含水率高,水分占到垃圾總重量的80-90%;有機物含量高,在高溫條件下,很容易腐爛變質,產生臭味;成分復雜,果蔬類成分主要為菜葉、果皮,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食品類主要以淀粉、蛋白質、脂肪為主,同時還含有鹽分、游離態脂肪等;營養豐富,除了有機物含量高之外,餐廚垃圾還富含氮、磷、鉀、鈣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具有營養元素齊全、再利用價值高的特點。
餐廚垃圾含水率較高,流動性較大,容易泄漏,造成二次污染,孽生大量的蚊蠅,影響環境衛生;且運輸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易變質,如喂豬,容易導致口蹄疫等疾病的產生與蔓延;另外,目前社會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餐廚垃圾非法食用油的提煉,不法商販回收餐廚垃圾中的油脂,提煉后賣給小餐館,據相關媒體報道,中國人一年吃掉約300萬噸地溝油,其毒性百倍于砒霜。
目前關于餐廚垃圾處理的技術標準體系不夠完善,如國家標準《餐廚垃圾資源利用技術要求》正報批中,行業標準《餐廚垃圾處理工程技術規范》正制定中,行業標準《餐廚垃圾處理廠運行維護技術規程》也正制定中。
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規模及總體工藝確定
對于餐廚垃圾的處理工藝,郭教授指出對于餐廚垃圾總產量較大的城市可優先采用集中處理方式處理餐廚垃圾;餐廚垃圾處理廠的建設宜根據餐廚垃圾收集實施效果確定是否分期建設以及各期的建設規模;餐廚垃圾處理生產線的數量及規模應根據所選工藝特點、設備成熟度,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并應考慮設備和生產線的備用性。
國內外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物理處理、高溫好氧堆肥、厭氧發酵、餐廚垃圾處理機、飼料化以及其他處理方式。
物理處理,破碎直排處理是歐美國家處理少量分散泔腳廢物的主要方法,是在泔腳廢物發生點對其直接進行破碎、粉碎處理,然后采用水力沖刷,將其排入城市市政下水管網,與城市污水合并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
高溫好氧堆肥,高溫好氧堆肥是處理餐廚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餐廚垃圾有機物含量高,營養元素全面,C/N比較低,是微生物的良好營養物質,非常適用于作堆肥原料;同時,餐廚垃圾中惰性廢物(如廢塑料等) 含量較少,利于堆肥產品的農用;餐廚垃圾采用好氧堆肥方式處理時,應對餐廚垃圾進行水分調節、鹽分調節、脫油、碳氮比調節等處理,物料粒徑應控制在50 mm以內,含水率宜為45%-65%,碳氮比宜為20-30:1;餐廚垃圾好氧堆肥設施應配置完善的通風除臭系統;餐廚垃圾堆肥過程中產生的殘余物應進行妥善處理;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也制約了高溫好氧堆肥處理工藝的效果。
厭氧發酵:不需進行水分的調理;碳氮比較適合厭氧發酵;反應過程不受供氧的限制,降低機械能耗,同時能產生甲烷氣體;目前有些城市正在籌建餐廚垃圾的厭氧處理工程。厭氧消化前餐廚垃圾破碎粒度應小于10mm, 并應混合均勻;濕式工藝的消化物料固含率宜為8%-18%,物料消化停留時間不宜低于15天;干式工藝的消化物固含率宜為18%-30%,物料消化停留時間不宜低于20天;可采用中溫厭氧消化或高溫厭氧消化,中溫溫度以35-38 ℃為宜,高溫溫度以50℃-55 ℃為宜;厭氧消化系統應能對物料溫度進行控制,物料溫度上下波動不宜大于1℃。
飼料化處理,餐廚垃圾飼料化處理必須設置病原菌殺滅工藝,有效殺滅病原菌;對于含有動物蛋白成分的餐廚垃圾,不得生產反芻動物飼料;用于處理餐廚垃圾的微生物菌應是國家相關部門列表允許使用的菌種,確保菌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加熱工藝去除餐廚垃圾水分時,加熱溫度應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產生燋化和生成有毒物質。
餐廚垃圾處理機,餐廚垃圾處理機近年來發展很快;根據出料時間和出料量分為“消滅型”和“堆肥型”;消滅型重在垃圾的減量,適合于居住小區的有機垃圾就地消納,消除臭味,避免蚊蠅的滋生,減少收集運輸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其原理是將催化劑摻進垃圾中,攪拌使分解垃圾的細菌活性化,垃圾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堆肥型處理機是一種添加了高效菌種并控制堆肥條件的動態快速有機垃圾堆肥器;用餐廚垃圾制作有機肥,可根據對濕度、攪拌、溫度的不同控制以及菌種和菌種添加方法的不同,設計成多種工藝形式。
編輯:周蕓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