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12-09 10:4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孫翠蓮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可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逐漸成為垃圾處理主流方式。12月3日,在由中國固廢網主辦的“2011(第五屆)固廢戰略論壇”上,綠色動力環保技術研究院院長盧巨流針對我國垃圾焚燒實踐做了精彩發言,會后接受了中國固廢網記者專訪。
垃圾焚燒處理占地少,可就近解決城市生活垃圾,減少垃圾遠距離運輸問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垃圾焚燒設備國產化、國內外資本看好、企業以BOT模式進入市場等諸多因素影響,投資及運行成本大幅下降,地方政府投資垃圾焚燒處理的積極性高漲,在經歷了探索階段、起步階段后,垃圾焚燒產業化漸入佳境,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作為垃圾焚燒爐排爐領域的權威專家,盧巨流在國內第一座現代化垃圾焚燒廠——深圳垃圾焚燒廠建立之初就把關技術工作,成為此領域首批技術專家。他經過多年的探索,結合我國國情,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據盧巨流介紹,與歐美垃圾不同,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燃物不多,廚余垃圾占有較大的比重,垃圾含水率高達50%或以上,垃圾的低位熱值一般在4200-4500kJ/kg,處于燃燒圖的下限邊緣,給垃圾焚燒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國生活垃圾焚燒過程中,出現垃圾不易著火、爐溫波動大、垃圾燒不透的狀況。
為此,盧巨流開始了長期的摸索與研究,他發現堆放時間超過兩天的垃圾較當天接收的垃圾容易著火,燃燒較為穩定,然后形成一種前處理工藝,業內稱之為“堆酵”。盧巨流認為,垃圾經過堆酵釋出了一部分水,使垃圾低位發熱值有所提高是主要的原因,而垃圾堆酵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和熱量對垃圾的著火和燃燒都有著很大的貢獻。垃圾在垃圾貯坑中進行“堆酵”,“堆酵”的效果顯著已被業內人士認同和接受。
貯坑的容積大小、貯坑排水效果及垃圾在貯坑內是否有序堆放及進出,對堆酵具有重要影響。進爐垃圾堆酵均勻,就不會出現“未堆酵過”或“過熟腐”的現象,這對爐內的穩定燃燒十分重要。盧巨流提醒,由于貯坑容積的增大將直接影響建廠的投資,應以滿足使用功能為限,不應走入盲目追求的誤區而白白浪費了投資。貯坑排水是否通暢決定于排水口設置的位置和數量,設置排水口時還應考慮到排水口格柵要易于疏通,盡可能避免工人在危險場所下進行清理作業。
據盧巨流分析,垃圾燒不透的原因在于垃圾燒成團狀后內部缺氧,而且燒穿的風洞讓一次風短路。為此,需要在爐排上設置撥火裝置,其作用在于將團狀的垃圾打碎,將燒穿的風洞堵住,撥動垃圾使床層透氣,實現垃圾的充分燃燒。
潛心研究與學習國外垃圾焚燒發電的核心技術后,盧巨流在借鑒日本馬丁爐排垃圾焚燒爐技術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運行的成功經驗,在逆推式爐排爐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提出了“三驅逆推往復式機械爐排爐技術”,解決了進口爐排“水土不服”常出故障的難題。此項專利技術跨越了高昂的投資成本與核心技術的缺失這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為我國垃圾焚燒發電關鍵設備核心技術的國產化之路,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作為仍戰斗在垃圾焚燒第一線的老專家,精神矍鑠的盧巨流在采訪最后與記者暢談了綠色動力環保技術研究院近期的研發計劃。他將帶領團隊研發垃圾日處理能力達600-700噸的大型爐排爐,填補我國無大型爐排爐的空白;隨著環保標準要求的提高,研究院將與設備供應商進行合作,嘗試爐內透燒工藝研發;搭建自動燃燒控制系統(ACC),并不斷開發和完善,以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