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08-27 09:24
來源:
作者: 王凱軍
8月22日, 在“2018(第十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王凱軍教授就“產業發展趨勢的探討與面臨的瓶頸問題”進行了主題分享。
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王凱軍
水污染控制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
“再出發對我們大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王凱軍老師表示,我國水污染控制需求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總結了以下五條變化:
我國越來越重視流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尤其是一些敏感地區、發達地區,并針對相應環境問題提出了一些更高排放要求。針對這個話題行業最近爭論很大,但毋庸置疑,這將是一個開始的趨勢。
針對這種轉變,從水業整體來講,立足整個污水處理系統的角度來看,而非污水廠的角度。王凱軍指出,我國正面臨多種難題,暫且稱為“無解難題”,即在現行政策條件、現有標準下、現有體制情況下,目前還沒有找到良好解決方案的問題。
第一,我國至今沒有解決排水體制的問題,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不能支持高水平水環境的要求。因為,河長制、黑臭水體、斷面考核、環保督察,都是以水環境的考核為導向的;
第二,重廠站輕管網的惡果突顯;
第三,我國的污水處理工藝存在系統性的缺陷;
第四,我國在資源能源利用上存在先天不足。主要是我國在污泥處理上,業內一直探討走厭氧資源化,但是將近十年了,我國依然處于原地踏步階段。王凱軍指出,在除磷的問題上,采取化學處理方式來處理,因此使得磷的回收也面臨困難問題,而這些問題在現有政策、標準、體制下會對我國下一步的發展形成重要影響。王凱軍詳細分析了環保行業正經歷從追求結果到關注環境效果轉變的重要變化趨勢。
網絡及業界一直對排放標準和質量標準的矛盾產生巨大爭議。怎么來解決這一問題?一級A、Ⅳ類水能不能全面解決現有問題?以什么方式解決?這是我國正在面臨的非常現實的系統挑戰。針對這一挑戰,北京率先出臺DB11地方標準,隨之天津、合肥、太湖、浙江等地方最近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新標準來應對挑戰。而在國家層面上,也提出了建立河長制的解決方案,連習總書記在新年祝詞里面都提到我國要增加“河長”。
而若在我國和地方的標準發生變化情況下,是否就能解決這一問題?最近關于一篇污水排放標準的文章,在業界引起很大反響,實際來看,需要跳出爭論本身思考,站在更高層次考慮環境問題。王凱軍舉例,北京市250萬噸污水從建廠到提標至準Ⅳ類,投資約130個億,而京承高速北京段132.4公里就花了132億,所以關鍵看政府對環境、水資源采取什么態度。北京污水處理和水資源的問題,并不因為缺錢,而是夠不夠重視的問題。直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水定人、以水定城,以水定產,才解決了水在北京城市發展中的定位,那么肯定是先搞治水,而非先建路。
王凱軍以一張美國紐約的地圖為例,他們最低標準是可漁。他介紹,美國清潔水法兩個最核心的內涵是“可漁、可游”。 “可游”是身體可以接觸,“可漁”是可以釣魚,保證生態安全。我國(即使是城市)難道不需要Ⅲ類水、Ⅳ類水,難道Ⅴ類水就足夠了嗎?這就取決于我國在文明生態建設中把水置于何種重要程度。
在金融危機之后,我國提出了關于高鐵的全國性規劃,投資近萬億,從而建立了現在開放、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統,說明行業的發展取決于行業所處的位置高度。因此,不應爭論具體的技術問題,而是爭取將水至于我國主要產業戰略定位的高位。王凱軍表示,我國現階段的問題不是沒有錢,而是錢花在了不適當的位置。
前段時間,房地產面臨一輪挑戰, PPP也處于非常熱的階段( “十三五”期間水務PPP市場空間達兩萬億)。同時以住建部為主導,發改委跟進,提出了特色小鎮發展戰略。王凱軍表示,實際上這一輪發展里,水行業沒能挑起我國經濟發展重要資源調配這一重任,這一輪的重任,落在了特色小鎮。王凱軍指出,原因是我們行業缺乏系統頂層的設計規劃,水行業缺乏頂層設計,行業體量不足以支撐我國經濟復興、不足擔當在轉型階段支撐經濟發展的重任。他認為,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我國需從整個水系統、從國土宏觀層面、流域層面進行頂層設計。
回到“以什么方式解決”的問題,北京在實行了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之后,發現距離達到Ⅳ類水、Ⅴ類水,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北京流域都是水資源缺乏且為緩流水體,數據顯示,通州即使把再生水資源全部用上,150萬噸的換水周期僅為十天。意味著一場雨之后,基本上水體不達標。所以在雨季,所有水體整個夏天一半水體可能不達標。王凱軍認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將是環保治理的重點方向之一,隨著環境法、地方責任凸顯,必然會考慮到城市面源的問題。
我國將經歷從點源污染控制轉變為面源污染控制的過程。如果在城市工業消減的情況下,統計結果顯示,COD、總氮的負荷正逐漸增高,2015年畜禽養殖業COD排放量已達到40%以上。其中村鎮污水的COD、氮、磷污染超過城市污水,主要流域村鎮COD污染負荷超過城市生活和工業污染的總和。
我國現有排水體制與水環境目標管理顯現出不適應性
王凱軍指出,從我國現有規范來看,歸根結底推的是分流制。進一步分析,我國采取的截留制和國外的合流制有所不同,不同點體現在國外以“截”為導向,一般國外的截留率是85%到95%;而我國合流制是以“排”為主導思想,如果截留倍數為1,代表剩下部分全部排走,可以理解為排了以后的部分不歸我管,這是兩者之間本質的差別。
編輯: 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