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7-17 10:30
來源:
作者: 井媛媛 蘇倡
1. 傳統水務領域行業競爭加劇
傳統水務領域:城鎮供水接近飽和,二次改造熱潮掀起
城鎮供水發展迅速,截止2013年,我國城市供水總量達537.3億立方米,縣城供水總量達103.87億立方米,建制鎮年供水量1261753萬立方米,鄉年供水量114674萬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達97.56%,縣城用水普及率達88.14%,建制鎮集中供水比例為91.3%,鄉集中供水比例為76.7%;城市供水管道達64萬多公里,而縣城供水管道長度達7萬多公里。
我國城鎮供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城鎮供水市場已接近飽和。但經過多年腐蝕,目前,一些老舊小區內的供水管線及入戶管道已出現嚴重的銹蝕現象,供水管網的二次改造熱潮掀起。目前,吉林、上海等多省市已展開二次供水改造升級工程,二次供水改造市場已成為繼傳統供水設施建設后的新一市場熱點。
此外,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在自來水覆蓋率逐年增長的同時,人們對管道直飲水的要求逐步提高,這已成為供水領域的一個新興市場熱點。目前,已有部分企業布局直飲水市場,如巴安水務等。
傳統水務領域:農村污水處理成為新熱點
污水處理能力方面,據E20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止2014年底,全國建成污水處理廠約3800座,污水處理能力約1.6億立方米/日。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新增污水處理規模4569萬立方米/日,即到2015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7755萬立方米/日(本處數據以E20調研數據為基礎測算),截止2015年底,我國仍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0.176億立方米/日。
因此污水處理在“十二五”末期仍為水務領域的市場熱點行業。但與“十二五”前期不同,隨著國家環境治理要求的提高,環境政策對縣級及以下地區進一步關注,加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政策及資金的落實到位,新農村建設加快,小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在去年發展較快,而大中型城市的污水處理廠主要以單廠運營規模擴容的方式快速增長。農村污水處理市場領域成為2014年污水領域的市場熱點。
2. 新興水務市場活力四射
新興水務市場:污泥資源化才是最終出路
污泥處理處置成為水務領域繼供水、污水之后的第三大領域,且迅速發展壯大,成為2014年水務市場最熱的新興市場。
據E20研究院預估,2014年的濕污泥產生量約為3000-3500萬噸,干污泥產生量約為1100萬噸,干污泥處置率約達到98%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污泥的無害化處置率不足30%,且偷排現象依然嚴重,據統計至少有17.46%的污泥去向不明,污泥治理依然任重而道遠。數據見下圖。
圖:2014年污泥處置方式分布圖
此外,傳統的填埋方式市場占比已呈逐年下降趨勢,資源化處置方式市場占比已逐步擴大,而碳化、蛋白提取等新興的污泥資源化處置方式已在污泥處置市場顯現。在“十二五”收官之際,徹底減量化的焚燒處置亦成為污泥市場的又一熱點,由于焚燒的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效果顯著,因此2014年備受企業青睞。
新興水務市場:海水淡化技術有望突破市場再次升溫
作為一個缺水大國,我國的海水淡化問題早列于規劃之中,但多年來,由于技術、資金等問題,發展緩慢,直至“十一五”期間,海水淡化市場從總體規模的角度來看依然處于發展的初期。根據“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海水淡化日處理量將達220-260萬噸,按噸水淡化的投資8000元計算,海水淡化項目市場年投資規模約為125億元-157億元。但目前據E20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我國海水淡化的日處理量尚不足100萬噸/日,與“十二五”規劃還相距甚遠。
由于工藝、成本等因素,海水淡化市場經歷了由熱變冷的市場發展軌跡,2014年,海水淡化市場重新被市場所關注。
今年熱點項目,“渤海水淡化進京”項目,為海水淡化進入市政用水領域打開了通路。據悉由首鋼京唐公司及北控集團下屬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曹妃甸海水淡化項目最快2019年進京,年供水可達10億噸。初步測算海水淡化到京成本控制在8元/噸(包括投資本金、貸款利息、經營維護費、水的生產成本等)。
除北控水務外,目前已有不少公司涉足海水淡化領域。據悉,由國家海洋局撥款1120萬元、水務集團配套200萬元資金進行的珠海市海水淡化項目目前進展順利;唐港區中置新能源科技公司投資10億元的海水淡化制水、海水淡化設備制造等一批戰略新興產業項目日前成功簽約。
新興水務市場:再生水領域努力尋求困境突破
據住建部《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13)》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城市再生水生產能力達1760.7萬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量354181萬立方米,再生水管道長度7193公里。截止到“十二五”末期,我國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規模達3886萬立方米/日,依目前數據來看,差距較大。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再生水的回用已引起各地政府及企業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大中城市。今年9月18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北京排水集團、中國工商銀行等五家機構共同發起設立首期100億元水環境投資基金,該基金將優先被投入北京市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北控水務已正式簽約新加坡樟宜第二新生水廠DBOO項目,其投建的北京首座地下再生水廠預計今年底投運;碧水源中標北京密云新城再生水廠和門頭溝第二再生水廠兩個項目,預計總投資8.76億元;金科水務正式簽署稻香湖污水及再生水處理廠項目。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水業研究中心負責人、首席行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