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12-09 13:12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凌江
現場發言視頻實錄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也在快速增長。與不斷增長的產生量相較,固廢的利用水平如何?在國家政策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危廢處理市場還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未來還將有哪些推動性的政策和戰略規劃?在2016(第十屆)固廢戰略論壇上,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凌江針對目前工業固體廢物處理現狀,重點分享了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利用的戰略思考。
以下為凌江論壇發言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 凌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經濟發展非常快。從最近十年的時間來看,GDP正從將近10萬億到30萬億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也是同步增長。2005-2015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年平均增長率為9.8%,“十二五”以來年產生量超過30億噸,2015年產生量達到32.71億噸(含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3976.11萬噸),但產生強度呈現減弱趨勢,說明我國工業經濟基礎水平在不斷提高。
一、巨大產生量背后,利用水平如何?
1、綜合利用量逐年增長,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環境效益。但大概每年還有十幾億噸固定廢物沒有被利用。
如圖,在“十二五”之前,綜合利用量增長率還是比較快的,但是“十二五”以來,綜合利用量的增長率基本沒有什么增長,保持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2013年,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總產值約為8183億元,平均綜合利用1噸工業固體廢物,可產生320元價值。同年年處置、貯存的12.6億噸工業固體廢物,預期環境管理成本2700-3900億元,減少占地441公頃。
2、資源化利用產業市場潛力巨大
關于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發達國家已經處于成熟期,我國則還處于快速發展的前期。為什么這么說?成熟期的標志就是產品和服務都飽和,如果進一步發展,需要尋找海外的市場。而我國,無論是技術水平、產業規模還是服務能力等各個方面,都與市場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市場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如果比較國際上一些國家固廢行業占整個環保產業的比重,可以發現,在德國固廢行業占環保產業的66%,日本是67%,美國是31%。我國只有20%左右,應該說這個空間還是相當大的。
二、國內外的管理戰略對比
1、戰略目標與發展路線圖對比:需要加強國家頂層設計,明確戰略目標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是不是發達國家飽和以后就不再繼續做工作了?事實上不是這樣。
將國內外的管理戰略進行比較,歐盟2014年又提出“零廢棄”計劃,要求資源生產率到2030年提高30%,還是在做持續不斷的努力。
日本2000年開始做循環型社會,提出資源生產率到2020年達到每噸42萬日元。日本在推進循環型社會建設方面有非常獨到的經驗。
我國的臺灣地區也在2010年明確提出了 “永續物料管理”的目標,具體操作還正在研究。
我國大陸也做了一些努力,中央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兩個文件,另外綜合部門和管理部門也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規劃和計劃,對推動固廢利用產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總體的戰略目標,具體的政策要求上,還是相對有缺失的。
2、法律體系比對:需要完善的分類資源化利用法律法規制度體系
與歐盟對比,我國在法律制度的設計上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歐盟有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法規管理體系設計,除了有廢物框架指令這樣一個總的框架之外,在廢物管理的主要環節都有具體的指令。另外總體上還有一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司法保障體系,法律非常健全。
我國相對有《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循環經濟促進法》三個法,這三個法原則性的要求少了一些,操作性的少了一些,激勵性的政策多一些,約束性的政策少一些。這些對工作有促進作用,雖然在醫療廢物、電子廢物、危險廢物、畜禽養殖方面有些具體的要求,但是還是過于寬泛。相較歐盟對具體的比如污泥、包裝廢物等等都有具體的要求,我國在這方面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3、管理機制對比:需要政府主導,經濟調節,充分發揮市場機制。
與日本相比,我國在政府主導、經濟調節,以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方面還有差距。
差距主要體現在管理的范圍上。如果什么都想管,什么都需要審批,都需要許可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市場的活力。
在日本,如果能夠作為副產物、能夠賣錢的東西,就不作為固廢,都可以自己利用。在我國有一些模糊地帶,不是產品的,基本都被算作固廢,都要作為固廢來管。如果是危廢的話,管理要求更多、更嚴。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活力。
同樣是鋼鐵、電力兩個行業的利用率,如果與日本相比,我國也有相當大的差距。日本很多政策,確實不是很受欣賞,但是它在環保方面的一些做法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回顧日本環保的歷史,有兩個重要的節點:
1970年之前,日本的環境非常糟糕。但是1970年,日本通過了14項環保法律,這一年被稱為日本的環境元年。從1970年到1977年,OECD國家組織考察團,對各個國家的環境狀況進行考察,當時日本的環境狀況已經在OECD國家的前列了。有些事情做起來到底有多難,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可能還是需要好好考慮。
編輯: 趙凡
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