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11-04 10:21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但也有人說,不能光怪這些人徒有其表,這跟領導本人的喜好也有關系。很多領導都這樣的,假如說他以前做事情太順了,他就不會下基層了,也不在市場前沿,還會變得獨斷專行,身邊人假如反對他的意見,他就不開心,慢慢地就變成全是附和他的意思,其實就是騙他。
所謂見到市長,又能怎樣呢?看起來有很好的資源,見個面吃個飯,也就結束了,關鍵的事情并沒有說得很深,根本靠不住。
這些人和領導是互相成就,領導也需要這樣的人圍著他,給他營造一個虛幻的東西,而那些人呢,也需要從領導這拿到錢。
當老板的錢一朝散盡,這些人自然也一起消失了。
09再回首已百年身
太平洋湮滅,同時,行業繼續向前。
下面,是和自控、智慧水務有關的一些散章。
1、
太平洋倒下之后,行業里已經有許多變化。
比如浙江工控突然有了更多發展機會。以前太平洋主要在江浙一帶深耕,壓制著浙江工控,現在沒有這股力量后,浙江工控在水處理領域勢頭很好。
浙江工控是一個很大的公司,有很多板塊,礦山、冶金等等,水處理的自控部門相當于它的一個事業部。
2、
現在大家都做得很小,似乎不太可能出現太平洋那樣的打法了,這跟行業現在的情況有關,因為很難做到那種設備總包了,大家都是找一小塊,找幾個城市做。假如一個大公司中標,它再選擇某個小公司來做其中的自控部分。
3、
關系在我們行業里一直是蠻重要的。因為我們這個行業里,做成一個事情,跟人還是有很大關系的。
特別是在江浙一帶的話,水務集團領導說了算。那地方各行各業項目多、投資體量大,大領導沒那么多精力,根本不會關注水務環保這一塊,所以水行業這一塊,就由業主單位說了算。
4、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很微妙的,最好的關系就是一起成長的人。
假如說當初那個年輕人跑市場的時候,工地上有幾個小伙子也是剛來的大學畢業生,大家關系好,一起吃一起住,玩玩樂樂喝喝酒,十幾年以后他們那些人成長起來了,你們肯定關系更鐵,你接活兒的能力就更強。
但有的人,不想把年輕人當回事:我跟你老大的關系這么好,我用不著理你。他就不會很珍惜地對待別人,等老大退了以后,年輕人上位,他收獲的態度也不一樣。
人其實都希望“我還沒起來的時候你能賞識到我”。但是這也確實很難,有時候很難方方面面都照應到。人情的維護,真的是費腦子、費心。
5、
業主領導只是關注項目大的層面,要做得漂亮,具體做的什么他不會太關心。運營人員會發現一些東西操作起來不方便,不是很順,有可能卡頓,或者有可能工藝條件不是太好,但領導不會關注這個事情,也就是說,拍板決定的人跟最后應用的人不一致,大家有時候只能更關注一些表面的東西,取悅領導。細節問題只希望能用就行。
作為新生代公司,北京清環智慧水務科技董事長趙冬泉也說:環保水務市場特別是技術產品類市場,很多是決策者并不使用技術產品,決策者和使用者分離,導致技術和性能根本不能得到實質性重視,只要紙面響應就可以。小孩子都明白,與其花功夫去真正把技術參數做好,還不如在投標文件上直接打勾來的快,只要想辦法通過驗收即可。至于在運行維護階段,設備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能用多久?就是后話了。
創新技術帶動環保的市場發展,這句話要真正落地確實太難了。底層使用的零部件都是劣質品,不可能套個好看的AI殼子就能讓它真正好起來。現在行業的基礎還太差,AI需要良好的數據支持。
也許這艱難之處也是機會所在之處。
6、
智慧水務現在有很多概念,像數字孿生,相當于引入了神經網絡算法,以及不是自動化時期的邏輯關系了,而是模擬算法之類的東西。
但是現在業主關注的依然是:這個東西要給我降低多少電耗、水耗、藥耗。不是說我投入2000萬,只是把廠子變得酷炫。一個概念的東西,實際上意義有多大?哪怕再厲害的廠,無人工廠,我也會擔心萬一儀表失控。
業主最希望知道的還是:有什么好處,節省多少電,節省多少水,節省多少藥劑。
智慧水務方面,現在業主更多是做規劃,搞制度化,但是最終上不上、什么時候上還需要考量。但現在潮流是這樣,他們肯定要緊跟潮流。最后上什么,他們還是要選擇的。
7、
現在項目確實比較少了。
即使有新建水廠,也是說怕供水不足,或者怕萬一哪座水廠出問題,新建項目相當于備用的。就是不上這個項目日子也能過。所以確實速度慢下來了,不像以前那么快。
以前都是比較急迫的:這個水廠建不好,老百姓就喝不上水。現在都是應急水源、工業水廠。
8、
傅濤對人工智能在行業里的應用提出了明確的劃分。太平洋引領了第一階段即自控階段的發展,后期也在向智慧水務進軍。
傅濤提出,發展的第二階段是信息化,講究的是統一和集中。與其他行業不同,環境設施的屬地性很強,污染物分散在各地,而且不允許跨地域轉移,這就造成了環境產業對信息化的要求更強烈。環保行業很早就在開展信息化工作,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打破數據壁壘,形成統一的駕駛艙。通過機理研究,形成白箱模型,可以精準控制火焰、加藥、曝氣、鼓風,這都是以集中和統一為核心的信息化。
第三階段是“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探索”,“數字化和智慧化工作,只要不離開人的判斷,都不屬于智能范疇。傅濤認為,智能的核心是自主,一個設備、單元、場景、原生應用,可以自主做出判斷,不亞于一般工人或技術人員的判斷,才能稱之為智能。
第四階段才是智能化,智能化源于數理模型的出現,代表事件是AlphaGO在2014年戰勝了世界圍棋大師李世石。戰勝象棋大師靠機理模型就可以,因為象棋的行棋邏輯相對簡單,而復雜的圍棋算法需要數理模型才能戰勝。數理模型超越了人的邏輯分析,它的出現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之后出現的Alpha Zero不僅能夠通過機理模型來學習,還可以自判斷、自學習,甚至創辦了新的算法,開發了新的下棋攻略,與人類的思路完全不同。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